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研究--基于浙江省民营企业的实证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1-14页 |
一、研究内容和结构框架 | 第11-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研究综述 | 第16-24页 |
第一节 典型社会责任评价标准的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一、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 第16-17页 |
二、CSC9000T评价体系 | 第17-18页 |
三、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 第18-19页 |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方法的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第三节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研究综述 | 第21-24页 |
一、学者对评价指标的分析 | 第21-22页 |
二、独立机构对指标的筛选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理论构建 | 第24-32页 |
第一节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 | 第24-25页 |
一、民营企业的定义 | 第24页 |
二、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对象分析 | 第25-27页 |
一、界定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对象的理论基础 | 第25-26页 |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界定责任对象的作用 | 第26-27页 |
第三节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的层次性分析 | 第27-32页 |
一、划分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层次的原因 | 第27-28页 |
二、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原则分析 | 第28-29页 |
三、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层次划分 | 第29-32页 |
第四章 问卷设计和统计分析 | 第32-56页 |
第一节 实证研究说明 | 第32-35页 |
一、问卷的设计 | 第32-33页 |
二、调查研究过程 | 第33-34页 |
三、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34-35页 |
第二节 评价指标的实证筛选 | 第35-44页 |
一、调查问卷的回收情况 | 第35-36页 |
二、评价指标配对样本T检验 | 第36-38页 |
三、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分析 | 第38-40页 |
四、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确立 | 第40-44页 |
第三节 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判别函数研究 | 第44-56页 |
一、判别方法的确立 | 第44-47页 |
二、数据处理分析 | 第47-54页 |
三、效度检验 | 第54-56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6-62页 |
第一节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56-57页 |
第二节 研究的启示 | 第57-60页 |
第三节 研究不足和后续研究建议 | 第60-62页 |
一、研究不足 | 第60-61页 |
二、后续研究建议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附录 | 第67-76页 |
附录1 访谈提纲 | 第67-69页 |
附录2 调查问卷1 | 第69-71页 |
附录3 调查问卷2 | 第71-73页 |
附录4 调查问卷3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