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1 企业介绍和选题的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 第13-14页 |
1.2.2 企业基本竞争战略 | 第14-16页 |
1.2.3 企业战略管理分析方法与工具 | 第16-17页 |
1.2.4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17页 |
1.2.5 经验曲线理论 | 第17-18页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外部环境分析 | 第20-39页 |
2.1 宏观环境分析 | 第20-25页 |
2.1.1 政治与法律环境分析 | 第20-22页 |
2.1.2 经济环境分析 | 第22-24页 |
2.1.3 技术环境分析 | 第24页 |
2.1.4 社会文化和人口环境 | 第24-25页 |
2.2 行业分析 | 第25-34页 |
2.2.1 半导体行业介绍 | 第25-29页 |
2.2.2 中国半导体行业现状 | 第29-31页 |
2.2.3 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特点和趋势 | 第31-32页 |
2.2.4 行业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第32-34页 |
2.3 竞争分析 | 第34-38页 |
2.3.1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第34-38页 |
2.3.2 行业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 第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内部环境分析 | 第39-51页 |
3.1 X集团和相关方介绍 | 第39-41页 |
3.2 E半导体公司的资源分析 | 第41-44页 |
3.2.1 E公司的人力资源 | 第41-42页 |
3.2.2 E公司的组织资源 | 第42-43页 |
3.2.3 E公司的品牌资源 | 第43页 |
3.2.4 E公司的关系资源 | 第43页 |
3.2.5 E公司的客户资源 | 第43-44页 |
3.3 E半导体公司的能力分析 | 第44-49页 |
3.3.1 E公司的生产运营能力分析 | 第44-46页 |
3.3.2 E公司的品质管控能力分析 | 第46-48页 |
3.3.3 E公司的研发能力分析 | 第48-49页 |
3.4 E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 第49-50页 |
3.4.1 拥有自主开发设备能力并提供整体制造解决方案的能力 | 第49页 |
3.4.2 具有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和对汽车标准质量的承诺 | 第49页 |
3.4.3 具备高效率的大规模生产能力 | 第49-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竞争战略的选择 | 第51-68页 |
4.1 X集团对E公司战略定位和要求 | 第51页 |
4.2 E公司的SWOT分析 | 第51-56页 |
4.2.1 优势分析 | 第51-52页 |
4.2.2 劣势分析 | 第52-54页 |
4.2.3 机会分析 | 第54-55页 |
4.2.4 威胁分析 | 第55-56页 |
4.3 竞争战略的选择 | 第56-60页 |
4.3.1 目标市场介绍 | 第56-59页 |
4.3.2 竞争战略选择 | 第59-60页 |
4.4 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制定 | 第60-66页 |
4.4.1 优化产品结构满足微型化低能耗的趋势 | 第60-61页 |
4.4.2 提升对本土客户服务和中国市场支持力度 | 第61-62页 |
4.4.3 技术创新和提供全面领先解决方案策略 | 第62-64页 |
4.4.4 维持和持续改善一贯的高产品质量 | 第64页 |
4.4.5 提升运营效率控制成本 | 第64-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竞争战略的实施和控制 | 第68-73页 |
5.1 竞争战略实施的原则 | 第68-69页 |
5.1.1 高层领导统筹指挥和负责的原则 | 第68页 |
5.1.2 灵活性和适度性原则 | 第68-69页 |
5.2 竞争战略实施的步骤和目标 | 第69-70页 |
5.2.1 重整基础阶段 | 第69页 |
5.2.2 提升飞跃阶段 | 第69-70页 |
5.3 优化组织结构设置 | 第70-71页 |
5.3.1 设立独立的销售公司 | 第70页 |
5.3.2 成立跨部门小组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 第70-71页 |
5.4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 第71-72页 |
5.5 企业文化的调整 | 第7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件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