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

水稻品种9194抗灰飞虱及其传播黑条矮缩病基因的定位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缩略词第13-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44页
    1 水稻灰飞虱概况第14-23页
        1.1 灰飞虱的形态特征第14-17页
            1.1.1 若虫第15页
            1.1.2 成虫第15-16页
            1.1.3 卵第16-17页
        1.2 灰飞虱的发生和危害第17-18页
        1.3 灰飞虱的生物学特性第18-20页
            1.3.1 寄主植物第18-19页
            1.3.2 生活史第19页
            1.3.3 越冬第19页
            1.3.4 生活习性第19-20页
        1.4 灰飞虱暴发成灾原因第20-22页
            1.4.1 气候因素第20页
            1.4.2 耕作制度第20-21页
            1.4.3 作物抗性第21页
            1.4.4 药剂抗性第21页
            1.4.5 天敌第21-22页
        1.5 灰飞虱防治技术研究第22-23页
            1.5.1 推广种植抗性品种第22页
            1.5.2 清除田间杂草第22页
            1.5.3 适当调整播期第22-23页
            1.5.4 适期化学防治第23页
    2 水稻抗灰飞虱遗传基础研究第23-27页
        2.1 水稻对灰飞虱的抗性机制研究第23-24页
        2.2 水稻抗灰飞虱的遗传基础第24-27页
    3 水稻黑条矮缩病概况第27-42页
        3.1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和危害第28-29页
        3.2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害特征及抗性评价标准第29-32页
            3.2.1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害特征第29-31页
            3.2.2 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评价标准第31-32页
        3.3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分子生物学特性第32-36页
            3.3.1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分类地位第32页
            3.3.2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基本特征第32-33页
            3.3.3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基因结构及其特征第33-34页
            3.3.4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编码蛋白第34-36页
        3.4 介体灰飞虱传毒特性及其机制第36-39页
            3.4.1 介体灰飞虱传毒特性第36-37页
            3.4.2 介体灰飞虱传毒机制第37-39页
        3.5 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遗传研究进展第39-41页
            3.5.1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分类第39-40页
            3.5.2 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基因定位研究第40-41页
        3.6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第41-42页
    4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第42-44页
第二章 水稻品种9194抗黑条矮缩病的遗传分析和QTL检测第44-58页
    1 材料和方法第45-48页
        1.1 植物材料第45页
        1.2 水稻黑条矮缩病重病区鉴定及评价标准第45-46页
        1.3 分子连锁图谱构建和QTL分析第46页
        1.4 植物总DNA的提取(SDS小量提取法)第46-47页
        1.5 PCR反应第47页
        1.6 PCR产物的检测第47-48页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4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8-54页
        2.1 9194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表现第48-50页
        2.2 9194抗水稻黑条矮缩病基因的遗传分析第50-51页
        2.3 9194抗水稻黑条矮缩病的QTL检测第51-53页
        2.4 检测到的四个QTLs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具有累加作用第53-54页
    3 讨论第54-58页
第三章 水稻品种9194抗灰飞虱的遗传分析和QTL检测第58-70页
    1 材料和方法第59-62页
        1.1 植物材料第59页
        1.2 灰飞虱虫源及饲养第59页
        1.3 灰飞虱表型鉴定及评价标准第59-62页
            1.3.1 改良的苗期集团筛选法鉴定及评价标准第59-61页
            1.3.2 排趋性鉴定及评价标准第61页
            1.3.3 抗生性鉴定及评价标准第61页
            1.3.4 耐害性鉴定及评价标准第61-6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2-67页
        2.1 水稻品种9194和苏御糯的灰飞虱抗性比较第62页
        2.2 9194的灰飞虱排趋性分析第62-63页
        2.3 9194的灰飞虱抗生性分析第63-64页
        2.4 9194抗灰飞虱的遗传分析第64-65页
        2.5 9194抗灰飞虱的QTL检测第65-67页
    3 讨论第67-70页
第四章 水稻品种9194抗黑条矮缩病基因qRBSDV11的精细定位第70-88页
    1 材料和方法第72-77页
        1.1 植物材料第72页
        1.2 灰飞虱虫源及饲养第72页
        1.3 灰飞虱带毒率检测第72-73页
        1.4 水稻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及评价标准第73页
        1.5 SSR引物和InDel引物的设计第73-74页
        1.6 植物总DNA的提取(CTAB大量提取法)第74-75页
        1.7 植物总RNA的提取及cDNA的合成第75-76页
        1.8 候选基因预测与扩增第76-7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7-85页
        2.1 利用BC_2F_(2:3)群体验证qRBSDV11第77-78页
        2.2 qRBSDV11的精细定位第78-80页
        2.3 qRBSDV11定位区间内的基因预测第80-85页
    3 讨论第85-88页
第五章 全文小结第88-92页
    1 全文结论第88-89页
        1.1 籼稻品种9194稳定高抗水稻黑条矮缩病第88页
        1.2 9194兼抗介体灰飞虱第88-89页
        1.3 利用9194/SYN F_(2:3)群体分别检测到4个抗灰飞虱和4个抗水稻黑条矮缩病QTLs第89页
        1.4 qRBSDV6、qRBSDV9和qRBSDV11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具有加性效应第89页
        1.5 抗水稻黑条矮缩病主效QTL qRBSDV11被精细定位于163 kb的区间第89页
    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89-92页
        2.1 本研究筛选鉴定了一份稳定、高抗黑条矮缩病水稻资源第89-90页
        2.2 解析了9194抗水稻黑条矮缩病和传毒介体灰飞虱的遗传基础,完成了抗黑条矮缩病主效QTLqRBSDV11的精细定位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108页
附录第108-120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120-122页
致谢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噻枯唑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产酶溶杆菌OH11中第二信使c-di-GMP调控抗菌物质HSAF生物合成的信号通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