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施工论文--施工方法论文

小净距隧道掘进施工对相邻洞室的影响分析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小净距隧道概念第10-11页
    1.3 小净距隧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4 国内外爆破施工研究现状第12-13页
    1.5 计算机数值模拟爆破荷载方法研究现状第13页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意义第13-15页
        1.6.1 主要内容第13-14页
        1.6.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第2章 岩土爆破理论第15-27页
    2.1 炸药爆破主要特征第15页
    2.2 岩石爆破破碎机理第15-16页
        2.2.1 爆破产生气体膨胀压力破坏理论第16页
        2.2.2 反射拉力波破坏理论第16页
        2.2.3 共同作用理论第16页
    2.3 岩石爆破破碎分区第16-17页
    2.4 影响爆破效果的主要因素第17-19页
        2.4.1 炸药与岩石匹配第17页
        2.4.2 药包爆破顺序第17-18页
        2.4.3 岩体介质的爆破特性第18页
        2.4.4 爆破参数及工艺第18-19页
    2.5 隧道爆破掘进方案第19-20页
    2.6 光面爆破技术第20-22页
        2.6.1 光面爆破原理第20-21页
        2.6.2 光面爆破参数第21-22页
    2.7 爆破地震波理论第22-26页
        2.7.1 爆破地震波的产生第22页
        2.7.2 爆破地震波的能量第22-23页
        2.7.3 爆破地震波的作用半径(R)第23页
        2.7.4 爆破地震波的振幅(A)第23-25页
        2.7.5 爆破地震波的周期(T)第25-26页
    2.8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论文依托实际工程第27-39页
    3.1 工程概况第27-28页
    3.2 围岩级别划分第28-29页
    3.3 隧道衬砌结构设计第29页
    3.4 三台阶预留核心土开挖工法爆破网络设计第29-31页
        3.4.1 施工工序第29-30页
        3.4.2 炮孔参数布置第30-31页
    3.5 爆破振动效应第31-33页
        3.5.1 爆破振动监测的目的第31-32页
        3.5.2 爆破振动监测的测试系统第32页
        3.5.3 爆破振动监测的测试参数第32页
        3.5.4 爆破振动监测的波形处理第32-33页
        3.5.5 爆破振动监测的频谱分析第33页
    3.6 现场振动监测第33-38页
    3.7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爆破荷载等效数值模拟第39-49页
    4.1 爆破荷载的简化类型第39页
    4.2 单孔荷载简化模型简介第39-42页
        4.2.1 三角形荷载第40-41页
        4.2.2 指数形荷载第41-42页
        4.2.3 峰值荷载P_(max)第42页
    4.3 群孔荷载简化模型简介第42-43页
    4.4 不同荷载简化模型对比分析第43-44页
    4.5 多孔荷载模型的优化第44-47页
        4.5.1 等效峰值荷载的确定第44-47页
        4.5.2 加载及卸载时间的确定第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5章 小净距隧道爆破掘进数值模拟第49-79页
    5.1 MIDAS/GTS4.0软件简介第49页
    5.2 模型及参数确定第49-55页
        5.2.1 模型的建立第49-51页
        5.2.2 模型参数的确定第51页
        5.2.3 曲面弹簧的确第51-52页
        5.2.4 时程分析阻尼计算第52-53页
        5.2.5 爆破荷载的确定第53-55页
    5.3 后行洞爆破施工对先行洞初支的振动影响第55-69页
        5.3.1 不同台阶长度先行洞初支水平X向最大振动速度对比分析第55-56页
        5.3.2 不同台阶长度先行洞初支水平Y向最大振动速度对比分析第56-57页
        5.3.3 不同台阶长度先行洞初支垂直Z向最大振动速度对比分析第57-58页
        5.3.4 先行洞初支各关键部位振动速度分析第58-66页
        5.3.5 后行洞初支不同断面上振动速度分析第66-69页
    5.4 后行洞爆破施工对先行洞初支的应力影响第69-71页
        5.4.1 不同台阶长度的先行洞初支最小主应力对比分析第69页
        5.4.2 不同台阶长度的先行洞初支最大主应力对比分析第69-71页
    5.5 先行洞初支位移变形分析第71-73页
    5.6 后行洞爆破施工土体变形分析第73-76页
    5.7 现场振动实测数据与模拟对比第76-77页
    5.8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6章 小净距隧道不同工法数值模拟第79-92页
    6.1 模型建立第79-80页
    6.2 三台阶工法结果分析第80-86页
        6.2.1 初支沉降水平X向变形第80-81页
        6.2.2 初支沉降D_(DXYZ)向变形第81-82页
        6.2.3 初支水平X向应力第82-84页
        6.2.4 初支水平Y向应力第84-85页
        6.2.5 岩体总体方向沉降第85-86页
    6.3 两台阶法结果分析第86-90页
        6.3.1 初支沉降水平X向变形第87-88页
        6.3.2 初支沉降水平D_(XYZ)向变形第88-89页
        6.3.3 初支水平X向应力第89-90页
        6.3.4 岩体总体方向沉降第90页
    6.4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92-94页
    7.1 主要结论第92-93页
    7.2 展望第93-94页
致谢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分析研究
下一篇:钢桁梁悬索桥构造细节S-N曲线确定及在疲劳评估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