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基于能力储备的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主要符号表第18-19页
1 绪论第19-41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9-20页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第20-38页
        1.2.1 钢框架-支撑结构第20-31页
        1.2.2 增量动力分析第31-32页
        1.2.3 结构抗震性能简化评估方法第32-34页
        1.2.4 中、美抗震设计规范的比较第34-38页
    1.3 存在的问题第38-39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第39-41页
2 单自由度中心支撑钢框架体系延性需求分析第41-60页
    2.1 引言第41页
    2.2 基本理论第41-45页
        2.2.1 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能力储备的定义第42-43页
        2.2.2 延性运动方程与强度折减系数第43-45页
    2.3 延性需求谱第45-48页
        2.3.1 时程分析第45-47页
        2.3.2 延性需求谱第47-48页
    2.4 低延性中心支撑钢框架体系R-μ-T模型第48-58页
        2.4.1 能力储备参数研究第48-53页
        2.4.2 屈服位移比第53-57页
        2.4.3 R-μ-T模型第57-58页
    2.5 本章小结第58-60页
3 基于IDA的中心支撑钢框架体系抗倒塌能力研究第60-71页
    3.1 引言第60-61页
    3.2 中心支撑钢框架的增量动力分析第61-62页
    3.3 倒塌延性谱第62-64页
    3.4 影响参数第64-66页
        3.4.1 P-△效应第64-65页
        3.4.2 能力储备对倒塌延性的影响第65-66页
    3.5 性能分析第66-69页
        3.5.1 结构倒塌临界周期第66-67页
        3.5.2 基于倒塌富余度的抗倒塌能力验证第67-68页
        3.5.3 临界周期第68-69页
    3.6 本章小结第69-71页
4 多层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简化评估方法第71-89页
    4.1 引言第71页
    4.2 简化评估方法第71-77页
        4.2.1 多层结构储备体系定义第71-73页
        4.2.2 多层结构储备参数第73页
        4.2.3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第73-75页
        4.2.4 等效强度折减系数第75-76页
        4.2.5 储备体系抗震性能评估第76-77页
    4.3 能力储备法的基本流程第77-78页
    4.4 数值算例第78-88页
        4.4.1 算例介绍第78-80页
        4.4.2 6层结构结果分析第80-84页
        4.4.3 3层结构结果分析第84-88页
    4.5 本章小结第88-89页
5 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储备体系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第89-120页
    5.1 引言第89页
    5.2 模型设计第89-95页
        5.2.1 概述第89-90页
        5.2.2 试验缩尺模型设计第90-95页
    5.3 试验方案第95-101页
    5.4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101-115页
        5.4.1 试验过程与现象第101-102页
        5.4.2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102-115页
    5.5 能力储备法的验证第115-119页
    5.6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6 改进的抗震设计方法与试验验证第120-145页
    6.1 引言第120页
    6.2 设计理论第120-135页
        6.2.1 基于美国规范的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设计第121-133页
        6.2.2 讨论与分析第133-134页
        6.2.3 改进的抗震设计方法第134-135页
    6.3 试验验证第135-144页
        6.3.1 试验介绍第135-137页
        6.3.2 试验现象与结果分析第137-143页
        6.3.3 两模型试验现象对比与分析第143-144页
        6.3.4 改进设计方法的评价第144页
    6.4 本章小结第144-145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45-148页
    7.1 结论第145-146页
    7.2 创新点摘要第146-147页
    7.3 展望第147-148页
参考文献第148-16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60-162页
致谢第162-164页
作者简介第164页

论文共1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FPGA的卷积神经网络加速器
下一篇:透明N/P型半导体薄膜晶体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