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2页 |
1.1 模式识别受体 | 第12-14页 |
1.1.1 模式识别受体的概述 | 第12-13页 |
1.1.2 模式识别受体的分类 | 第13-14页 |
1.2 炎症小体 | 第14-18页 |
1.2.1 炎症小体的简介 | 第14-15页 |
1.2.2 炎症小体的分类 | 第15-16页 |
1.2.3 炎症小体与细胞焦亡 | 第16-18页 |
1.3 NLRP3炎症小体 | 第18-21页 |
1.3.1 NLRP3炎症小体激活与调控 | 第18-19页 |
1.3.2 NLRP3炎症小体与疾病 | 第19-21页 |
1.4 立题背景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48页 |
2.1 实验相关药品试剂 | 第22-23页 |
2.2 实验室主要仪器 | 第23页 |
2.3 DNA相关实验和方法 | 第23-31页 |
2.3.1 质粒载体 | 第23-24页 |
2.3.2 载体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 第24页 |
2.3.3 普通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PCR) | 第24-25页 |
2.3.4 DNA的回收和纯化 | 第25-26页 |
2.3.5 连接酶不依赖的克隆(LIC) | 第26页 |
2.3.6 DNA连接酶连接反应 | 第26-27页 |
2.3.7 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胞 | 第27页 |
2.3.8 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27-28页 |
2.3.9 提取质粒DNA | 第28-31页 |
2.3.10 DNA点突变克隆 | 第31页 |
2.4 细胞相关实验和方法 | 第31-36页 |
2.4.1 细胞培养 | 第31-33页 |
2.4.2 细胞转染 | 第33-34页 |
2.4.3 慢病毒的包装、浓缩与感染: | 第34-36页 |
2.5 蛋白质相关实验和方法 | 第36-40页 |
2.5.1 蛋白SDS-PAGE电泳与免疫印迹 | 第36-38页 |
2.5.2 蛋白免疫沉淀(IP)和免疫共沉淀(co-IP) | 第38-39页 |
2.5.3 三氯乙酸(TCA)法沉淀细胞培养液中细胞释放的蛋白 | 第39页 |
2.5.4 细胞内蛋白cross-linked与ASC寡聚化分析 | 第39-40页 |
2.5.5 凝胶过滤色谱法鉴定NLRP3多聚化 | 第40页 |
2.5.6 蛋白浓度测定 | 第40页 |
2.6 炎症小体的激活 | 第40-41页 |
2.6.1 炎症小体在细胞水平的激活 | 第40-41页 |
2.6.2 炎症小体在小鼠体内的激活模型 | 第41页 |
2.7 细胞免疫荧光 | 第41-42页 |
2.8 细胞释放LDH测定 | 第42-43页 |
2.9 ELISA测定细胞上清炎症因子IL-1β的分泌量 | 第43-44页 |
2.10 测定线粒体ROS | 第44页 |
2.11 小鼠腹腔注射 | 第44页 |
2.12 流式细胞荧光分选(FACS) | 第44-47页 |
2.12.1 上样前的准备 | 第44-46页 |
2.12.2 分选细胞 | 第46页 |
2.12.3 上样后的清洗 | 第46-47页 |
2.13 数据分析 | 第47-48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8-62页 |
3.1 利用小分子化合物筛选与NLRP3信号通路相关的抑制剂 | 第48-49页 |
3.2 B57抑制Nigericin引起的Caspase-1的剪切和细胞内LDH的释放 | 第49-51页 |
3.3 在BMDM细胞中B57对于NLRP3炎症小体也有抑制作用 | 第51-52页 |
3.4 B57对AIM2和NLRC4炎症小体不抑制 | 第52页 |
3.5 B57并不抑制NLRP3上游ROS的产生 | 第52-53页 |
3.6 B57抑制了NLRP3炎症小体中ASC的多聚 | 第53-55页 |
3.7 B57不能抑制NLRP3自身的相互作用和寡聚化 | 第55-56页 |
3.8 B57抑制了NLRP3与ASC的相互作用 | 第56-58页 |
3.9 B57对MUS引起小鼠的腹膜炎具有抑制作用 | 第58-60页 |
3.10 讨论 | 第60-62页 |
附录Ⅰ 图表索引 | 第62-63页 |
附录Ⅱ 缩略语及中英文对照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