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电信C网通信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0-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20页 |
1.3.1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第二章 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 第20-30页 |
2.1 风险概述 | 第20-23页 |
2.1.1 风险的内涵 | 第20页 |
2.1.2 风险产生的原因 | 第20-21页 |
2.1.3 风险的特征 | 第21-22页 |
2.1.4 风险的分类 | 第22-23页 |
2.2 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 第23-26页 |
2.2.1 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 | 第23页 |
2.2.2 项目风险管理的特征 | 第23-24页 |
2.2.3 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与主要方法 | 第24页 |
2.2.4 项目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第24-26页 |
2.3 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 第26-30页 |
2.3.1 通信工程项目与传统项目的区别 | 第26-27页 |
2.3.2 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原则 | 第27-28页 |
2.3.3 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 | 第28-30页 |
第三章 通信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 第30-34页 |
3.1 项目风险识别流程 | 第30-32页 |
3.1.1 数据或信息收集 | 第30页 |
3.1.2 风险不确定性分析 | 第30-31页 |
3.1.3 风险因素确定与分类 | 第31页 |
3.1.4 风险识别报告的编制 | 第31-32页 |
3.2 项目风险识别技术与方法 | 第32页 |
3.3 通信工程项目常规风险因素 | 第32-34页 |
第四章 通信工程项目风险模糊评价 | 第34-44页 |
4.1 风险评价方法 | 第34-36页 |
4.1.1 层次分析法 | 第34页 |
4.1.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34-35页 |
4.1.3 主成分分析法 | 第35页 |
4.1.4 因子分析法 | 第35页 |
4.1.5 TOPSIS方法 | 第35-36页 |
4.2 通信工程项目风险模糊评价模型 | 第36-38页 |
4.2.1 风险评价模型选择 | 第36页 |
4.2.2 项目风险模糊评价模型 | 第36-38页 |
4.3 权重确定 | 第38-44页 |
4.3.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第38页 |
4.3.2 层次分析法模型步骤 | 第38-41页 |
4.3.3 判别矩阵特征值的计算方法 | 第41-44页 |
第五章 陕西电信C网西安裂分项目风险评价研究 | 第44-58页 |
5.1 陕西电信C网西安裂分项目概况 | 第44-45页 |
5.1.1 项目简介 | 第44页 |
5.1.2 项目计划目标 | 第44页 |
5.1.3 项目组织结构 | 第44-45页 |
5.2 风险因素分析 | 第45-46页 |
5.3 风险评价过程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46-53页 |
5.3.1 确定风险因素集 | 第46页 |
5.3.2 确定项目风险评价集 | 第46页 |
5.3.3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 第46-53页 |
5.3.4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3页 |
5.4 项目风险应对 | 第53-58页 |
5.4.1 风险应对技术 | 第54-55页 |
5.4.2 风险应对对策 | 第55-58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8-60页 |
6.1 总结 | 第58页 |
6.2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