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拟指数流加补料高密度培养重组E.coli产甲酸脱氢酶

致谢第1-7页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10页
目录第10-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38页
   ·甲酸脱氢酶第13-20页
     ·NAD~+依赖型甲酸脱氢酶的结构第14-15页
     ·NAD~+依赖型甲酸脱氢酶的催化性质第15-20页
   ·甲酸脱氢酶催化的辅酶再生体系第20-24页
     ·生物催化制备手性化合物第20页
     ·辅酶再生第20-24页
   ·高密度培养第24-32页
     ·高密度培养的限制性因素第24-26页
     ·流加补料策略第26-28页
     ·减少乙酸积累的调控第28-32页
     ·甲酸脱氢酶高密度培养生产现状第32页
   ·4-氯乙酰乙酸乙酯的不对称还原第32-36页
   ·本课题拟研究的内容第36-38页
     ·研究目的第36页
     ·研究内容第36-38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8-48页
   ·菌株与质粒第38页
   ·工具酶与主要试剂第38-39页
   ·实验仪器第39页
   ·培养基第39-40页
   ·实验操作及分析检测方法第40-48页
     ·分子克隆相关实验操作第40页
     ·pH和溶解氧检测第40页
     ·大肠杆菌菌体密度检测方法第40页
     ·大肠杆菌生物量检测方法第40页
     ·葡萄糖浓度检测第40-41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检测乙酸第41-42页
     ·蛋白浓度检测第42-43页
     ·甲酸脱氢酶酶活力检测第43-44页
     ·红串红球菌醇脱氢酶活力检测第44-45页
     ·COBE不对称还原的产物得率和对映体过量率分析第45-48页
第三章 模拟指数流加方法的建立第48-53页
   ·引言第48-49页
   ·材料与方法第49页
     ·实验菌株第49页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第49页
     ·分析检测方法第49页
   ·结果与讨论第49-52页
     ·模拟指数流加方法的建立第49-51页
     ·表观得率系数Y_(X/S)的测定第51-52页
   ·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拟指数流加高密度培养工艺研究第53-68页
   ·引言第53-54页
   ·材料与方法第54页
     ·实验菌株第54页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第54页
     ·分析检测方法第54页
   ·结果与讨论第54-66页
     ·诱导时机的选择第55-57页
     ·诱导前补料策略的优化第57-61页
     ·诱导后不同比生长速率对乙酸积累和FDH产量的影响第61-66页
   ·小结第66-68页
第五章 NADH再生型双酶耦联体系的初步研究第68-85页
   ·引言第68-69页
   ·材料与方法第69-75页
     ·菌株与质粒第69-71页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第71页
     ·工具酶与主要试剂第71页
     ·红串红球菌基因组的提取第71-72页
     ·质粒的提取及转化第72页
     ·红串红球菌ADH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第72-73页
     ·菌体培养与ADH的诱导表达第73页
     ·SDS-PAGE检测重组蛋白ADH第73页
     ·大肠杆菌菌体密度与ADH酶活力的检测第73-74页
     ·ADH的分离纯化第74-75页
     ·耦联体系的构建及COBE不对称还原第75页
   ·结果与讨论第75-84页
     ·红串红球菌ADH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第75-77页
     ·ADH的诱导表达及鉴定第77页
     ·ADH诱导表达条件优化第77-80页
     ·重组蛋白ADH的分离纯化第80-82页
     ·耦联体系的构建及COBE不对称还原第82-84页
   ·小结第84-8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5-88页
   ·结论第85-87页
   ·展望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8页
作者简历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凝胶包埋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与肝细胞用于药物毒性研究
下一篇:体内和体外高效表达大肠杆菌水通道蛋白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