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次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体内药物肝、肾毒性及相应机理 | 第10-17页 |
·肾脏与药物肾毒性 | 第10-11页 |
·肝脏与药物肝毒性 | 第11-12页 |
·药物肾、肝毒性的器官选择性 | 第12页 |
·药物的毒性机理 | 第12-17页 |
·药物毒性体外研究 | 第17-19页 |
·药物肾毒性的体外研究 | 第17-18页 |
·药物肝毒性的体外研究 | 第18-19页 |
·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 | 第19-20页 |
·单层贴壁培养(Monolayer Culture) | 第19页 |
·细胞的三维组织化培养(Three-Dimensional Culture) | 第19-20页 |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30页 |
·动物 | 第21页 |
·试剂与器材 | 第21-22页 |
·主要试剂 | 第21页 |
·主要器材 | 第21-22页 |
·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 第22-26页 |
·所用溶液配方 | 第22-23页 |
·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分离 | 第23-24页 |
·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培养 | 第24页 |
·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功能分析 | 第24-26页 |
·原代肝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 第26-28页 |
·所用溶液配方 | 第26-27页 |
·原代肝细胞的分离 | 第27页 |
·原代肝细胞的培养 | 第27-28页 |
·细胞的药物作用与相应毒性指标的检测 | 第28-29页 |
·药物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肝细胞的作用 | 第28页 |
·细胞活率测定 | 第28-29页 |
·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29页 |
·数据分析 | 第29-30页 |
第三章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功能评价 | 第30-36页 |
·引言 | 第30页 |
·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 | 第30-31页 |
·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 第31-33页 |
·转运蛋白的基因表达水平 | 第33-34页 |
·Mrp2的转运活性 | 第34-35页 |
·本章小节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凝胶包埋模型用于药物肾、肝毒性研究 | 第36-50页 |
·凝胶包埋培养模型用于庆大霉素毒性的研究 | 第36-39页 |
·庆大霉素的肾毒性 | 第36-38页 |
·庆大霉素的肝毒性 | 第38-39页 |
·凝胶包埋培养模型用于硫唑嘌呤毒性的研究 | 第39-42页 |
·硫唑嘌呤的肾毒性 | 第39-41页 |
·硫唑嘌呤的肝毒性 | 第41-42页 |
·凝胶包埋培养模型用于环孢素毒性的研究 | 第42-46页 |
·环孢素的肾毒性 | 第43-44页 |
·环孢素的肝毒性 | 第44-46页 |
·凝胶包埋培养模型用于顺铂毒性的研究 | 第46-49页 |
·顺铂的肾毒性 | 第46-48页 |
·顺铂的肝毒性 | 第48-49页 |
·本章小节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凝胶包埋培养用于药物毒性器官选择性的研究 | 第50-54页 |
·庆大霉素毒性的器官选择性 | 第50-51页 |
·硫唑嘌呤的器官选择性 | 第51页 |
·环孢素的器官选择性 | 第51-52页 |
·顺铂的器官选择性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