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0-36页 |
| 1.1 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3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 1.4 概念界定 | 第24-26页 |
| 1.5 理论基础 | 第26-30页 |
| 1.6 研究方法与设计 | 第30-36页 |
| 2 师门学术沙龙的历史与现状 | 第36-43页 |
| 2.1 学术沙龙与Seminar的起源 | 第36-37页 |
| 2.2 学术沙龙与Seminar在中国的发展阶段 | 第37-39页 |
| 2.3 教育学研究生学术沙龙开设现状 | 第39-43页 |
| 3 教育学师门学术沙龙的类型与特征 | 第43-55页 |
| 3.1 教育学师门学术沙龙的具体开设类型 | 第43-49页 |
| 3.2 教育学师门学术沙龙的特征 | 第49-55页 |
| 4 情境学习视角下学生参与教育学师门学术沙龙的过程 | 第55-63页 |
| 4.1 导师指导型学术沙龙中的学生参与过程 | 第55-59页 |
| 4.2 同伴互助型学术沙龙中的学生参与过程 | 第59-63页 |
| 5 学生参与教育学师门学术沙龙的收获分析 | 第63-86页 |
| 5.1 教育学师门学术沙龙中学生的整体收获 | 第63-78页 |
| 5.2 两种类型的学术沙龙中学生的具体收获 | 第78-80页 |
| 5.3 教育学师门学术沙龙中学生的整体收获变化历程 | 第80-86页 |
| 6 教育学师门学术沙龙中学生收获的影响因素 | 第86-91页 |
| 6.1 沙龙助学者群体的影响 | 第86-87页 |
| 6.2 学习者个体的参与动机 | 第87-88页 |
| 6.3 沙龙开设内容的影响 | 第88-89页 |
| 6.4 学生成长过程中时间效应 | 第89页 |
| 6.5 学生在沙龙中的互动情况 | 第89-91页 |
| 7 讨论 | 第91-94页 |
| 7.1 研究结论 | 第91-92页 |
| 7.2 研究不足 | 第92页 |
| 7.3 研究反思 | 第92-94页 |
| 致谢 | 第94-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105页 |
| 附录1 访谈提纲 | 第105-107页 |
| 附录2 观察记录 | 第107-109页 |
| 附录3 预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