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霉形体(支原体)论文

牛支原体分离鉴定及恒温隔绝式荧光PCR方法的建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感染牛的支原体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第13-23页
    1 感染牛的主要支原体第13-18页
        1.1 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SC型(Mycoplasma mycoides subsp.MycoidesSC,MmmSC)第13-14页
        1.2 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bovis)第14-15页
        1.3 牛眼支原体(Mycoplasma bovoculi,M.bovocul)第15-17页
        1.4 殊异支原体(Mycoplasma dispar.M.dispar)第17页
        1.5 牛生殖道支原体(Mycoplasma bovigenitalium,M.bovigenitalium)第17-18页
        1.6 牛鼻支原体(Mycoplasma bovirhinis.M.bovirhinis)第18页
    2 支原体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第18-21页
        2.1 病原分离培养第18-19页
        2.2 血清学诊断第19页
        2.3 分子生物学诊断第19-21页
    3 小结与展望第21-23页
第二章 牛呼吸道疾病支原体感染的调查第23-3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4-26页
        1.1 临床样本和菌株第24页
        1.2 主要试剂及主要仪器第24页
        1.3 四种支原体的PCR检测第24-26页
        1.4 基于支原体属16SrRNA的PCR检测第26页
        1.5 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26页
    2 结果第26-32页
        2.1 4种支原体特异性PCR检测结果第26-29页
        2.2 基于支原体属16SrRNA的PCR检测结果第29页
        2.3 支原体种的鉴定第29-30页
        2.4 基于16SrR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第30-32页
    3 讨论第32-35页
        3.1 运输应激是影响呼吸道疾病的因素第32页
        3.2 牛支原体是牛的支原体感染的优势种第32-33页
        3.3 首次在国内证实牛眼支原体的存在第33页
        3.4 牛鼻支原体和殊异支原体感染值得进一步关注第33-34页
        3.5 不同引物PCR检测方法应用第34-35页
    4 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牛支原体的分离鉴定第36-43页
    1 材料第36-37页
        1.1 临床样本第36页
        1.2 主要试剂及主要仪器第36-37页
    2 方法第37-38页
        2.1 牛支原体的分离培养第37页
        2.2 基于16SrRNA序列的牛支原体的鉴定第37页
        2.3 8种抗菌药物对牛支原体的MIC测定第37-38页
    3 结果第38-40页
        3.0 牛支原体的分离培养第38页
        3.1 基于16SrRNA序列的牛支原体的鉴定第38-39页
        3.2 药敏试验结果第39-40页
    4 讨论第40-41页
    5 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牛支原体的Insulated Isothermal荧光PCR的建立第43-5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4-47页
        1.1 菌株及临床样本第44页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44-45页
        1.3 DNA的提取第45页
        1.4 引物和探针的信息第45页
        1.5 牛支原体阳性标准品的制备第45-46页
        1.6 牛支原体iiPCR反应体系的优化第46页
        1.7 iiPCR特异性评价第46页
        1.8 iiPCR敏感性测定第46页
        1.9 iiPCR稳定性评价第46页
        1.10 现有检测方法的符合率比较第46-47页
    2 结果第47-48页
        2.1 牛支原体iiPCR反应体系的优化第47页
        2.2 特异性评价第47页
        2.3 敏感性评价第47页
        2.4 稳定性评价第47页
        2.5 与现有方法符合率比较第47-48页
    3 讨论第48-49页
    4 小结第49-50页
结论及创新点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藏鸡、泸宁鸡与白羽肉鸡GHRHR基因克隆及mRNA的表达差异研究
下一篇:青藏高原部分地区牦牛BVD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基因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