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0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7页 |
1.2.1 茎柔鱼资源与渔业概况 | 第15-18页 |
1.2.2 头足类摄食生态学研究方法 | 第18-24页 |
1.2.3 生物化学示踪物在头足类摄食生态学中的应用 | 第24-27页 |
1.2.4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27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7-3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基于稳定同位素和脂肪酸分析的茎柔鱼地理群体判别 | 第30-46页 |
2.1 前言 | 第30-31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31-34页 |
2.2.1 样品采集 | 第31页 |
2.2.2 脂肪酸分析与测定 | 第31-33页 |
2.2.3 稳定同位素分析 | 第33-34页 |
2.2.4 统计分析 | 第34页 |
2.3 研究结果 | 第34-42页 |
2.3.1 脂肪酸组成 | 第34-41页 |
2.3.2 稳定同位素比值 | 第41-42页 |
2.3.3 判别因子 | 第42页 |
2.4 讨论与分析 | 第42-45页 |
2.5 结论 | 第45-46页 |
第三章 地理群体内个体生长过程中的食性转换和营养生态位分化 | 第46-68页 |
3.1 前言 | 第46-47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7-56页 |
3.2.1 样品采集和处理 | 第47-49页 |
3.2.2 形态学分析 | 第49-50页 |
3.2.3 “整体”(bulk)稳定同位素分析 | 第50-51页 |
3.2.4 氨基酸特定化合物稳定同位素分析(AA-CSIA) | 第51-52页 |
3.2.5 状态指数(Conditionindex) | 第52-56页 |
3.3 研究结果 | 第56-63页 |
3.3.1 内壳生长与性腺发育的关系 | 第56-57页 |
3.3.2 雌、雄个体摄食器官(组织)形态差异 | 第57-58页 |
3.3.3 稳定同位素比值和营养生态位分化 | 第58-61页 |
3.3.4 氨基酸氮稳定同位素比值 | 第61-62页 |
3.3.5 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能量分配 | 第62-63页 |
3.4 讨论与分析 | 第63-66页 |
3.4.1 形态差异对性别分化的影响 | 第64-65页 |
3.4.2 营养生态位分化 | 第65-66页 |
3.5 结论 | 第66-68页 |
第四章 茎柔鱼地理群体营养地位差异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68-104页 |
4.1 前言 | 第68-69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69-78页 |
4.2.1 样品采集和处理 | 第69-72页 |
4.2.2 内壳形态 | 第72-74页 |
4.2.3 海洋环境因子 | 第74页 |
4.2.4 “整体”与氨基酸特定化合物稳定同位素分析 | 第74-78页 |
4.3 研究结果 | 第78-99页 |
4.3.1 内壳形态与生长 | 第78-85页 |
4.3.2 地理群体营养地位差异 | 第85-98页 |
4.3.3 环境因子的空间异质性 | 第98-99页 |
4.4 讨论与分析 | 第99-103页 |
4.4.1 内壳结构与环境因子关系 | 第99-101页 |
4.4.2 地理群体营养地位差异 | 第101-103页 |
4.5 结论 | 第103-104页 |
第五章 茎柔鱼营养模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第104-121页 |
5.1 前言 | 第104-105页 |
5.2 材料和方法 | 第105-109页 |
5.2.1 样品采集与年龄鉴定 | 第105-106页 |
5.2.2 稳定同位素分析 | 第106-107页 |
5.2.3 厄尔尼诺指数 | 第107-108页 |
5.2.4 数据分析 | 第108-109页 |
5.3 研究结果 | 第109-116页 |
5.3.1 稳定同位素时间序列 | 第109-116页 |
5.3.2 营养生态位 | 第116页 |
5.4 讨论与分析 | 第116-120页 |
5.4.1 摄食与洄游 | 第117-119页 |
5.4.2 厄尔尼诺事件的潜在影响 | 第119-120页 |
5.5 结论 | 第120-121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和展望 | 第121-12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21-122页 |
6.2 研究创新点 | 第122页 |
6.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12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4页 |
博士期间学习工作情况 | 第134-137页 |
一、同行评审学术论文 | 第134-135页 |
二、专利 | 第135页 |
三、项目经历 | 第135页 |
四、学术会议 | 第135-136页 |
五、研究经历 | 第136页 |
六、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 | 第136-137页 |
附件 | 第137-140页 |
致谢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