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四、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六、论文的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15-16页 |
第1章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概述及司法警察界定 | 第16-19页 |
1.1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概述 | 第16-17页 |
1.2 司法警察的界定 | 第17-19页 |
1.2.1 司法警察的不同职能界定 | 第17页 |
1.2.2 我国检察机关司法警察的概念 | 第17-19页 |
第2章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前检察机关司法警察性质与职能 | 第19-29页 |
2.1 改革前检察机关司法警察性质与职能的相关规定 | 第19-21页 |
2.1.1 司法警察性质的规定 | 第19-20页 |
2.1.2 司法警察职能的规定 | 第20-21页 |
2.2 改革前检察机关司法警察性质与职能存在的问题 | 第21-29页 |
2.2.1 履职内容不全面有职无权陷尴尬 | 第21-22页 |
2.2.2 职责权限不清晰法律定位不精准 | 第22-24页 |
2.2.3 编队管理欠账大改革机制难共存 | 第24-25页 |
2.2.4 国家基础立法弱履职地位难支撑 | 第25页 |
2.2.5 思想认识不到位角色定位不准确 | 第25-26页 |
2.2.6 队伍素能不达标难以胜任新检务 | 第26-27页 |
2.2.7 辅助机制不健全身份问题待解决 | 第27-29页 |
第3章 国内司法警察改革实践和域外司法警察性质、职能及其启示 | 第29-35页 |
3.1 各地司法警察工作改革实践 | 第29-31页 |
3.1.1 浙江省司法警察工作改革实践 | 第29页 |
3.1.2 山西省司法警察工作改革实践 | 第29页 |
3.1.3 江苏省司法警察工作改革实践 | 第29-30页 |
3.1.4 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司法警察工作改革实践 | 第30页 |
3.1.5 昆明市西山区检察院司法警察工作改革实践 | 第30页 |
3.1.6 各地司法警察工作改革实践启示 | 第30-31页 |
3.2 域外司法警察性质、职能及其启示 | 第31-35页 |
3.2.1 美国司法警察性质及职能 | 第31-32页 |
3.2.2 法国司法警察性质及职能 | 第32页 |
3.2.3 俄罗斯司法警察性质及职能 | 第32-33页 |
3.2.4 日本司法警察性质及职能 | 第33页 |
3.2.5 域外司法警察性质及职能规定启示 | 第33-35页 |
第4章 监察体制改革视野下检察机关司法警察性质定位 | 第35-37页 |
4.1 检察机关司法警察的司法属性 | 第35页 |
4.2 检察机关司法警察的监督属性 | 第35-36页 |
4.3 检察机关司法警察的职业属性 | 第36页 |
4.4 检察机关司法警察的独立属性 | 第36-37页 |
第5章 监察体制改革视野下检察机关司法警察职能调整 | 第37-47页 |
5.1 从立法层面修改完善的思考与建议 | 第37-40页 |
5.2 司法警察履职方向的回归与转型 | 第40-43页 |
5.2.1 强化对传统检察业务的履职保障职能 | 第40-41页 |
5.2.2 细化对新兴检察业务的履职保障途径 | 第41页 |
5.2.3 实化对整体检察业务的履职保障机制 | 第41-43页 |
5.3 司法警察履职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 第43-45页 |
5.3.1 创新分工协作机制盘活警力格局 | 第43-44页 |
5.3.2 拓宽育警培训渠道提升综合素能 | 第44页 |
5.3.3 亮化稳妥先行先试创新建警机能 | 第44-45页 |
5.4 司法警察履职重点的转移和转变 | 第45-46页 |
5.5 司法警察履职机制的变革与统筹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