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行政诉讼调解概述 | 第9-27页 |
(一)行政诉讼调解 | 第9-13页 |
1.行政诉讼调解的概念 | 第9-10页 |
2.行政诉讼调解与相关概念辨析 | 第10-12页 |
3.行政诉讼调解的特征 | 第12-13页 |
4.行政诉讼调解的性质 | 第13页 |
(二)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形成的基础 | 第13-21页 |
1.历史背景 | 第13-15页 |
2.理论依据 | 第15-19页 |
3.实践需要 | 第19-21页 |
(三)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现状 | 第21-27页 |
1.我国的立法现状 | 第21-25页 |
2.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二、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行政诉讼调解制度介绍 | 第27-33页 |
(一)国外行政诉讼调解制度介绍 | 第27-30页 |
1.美国——替代性纠纷解决制度 | 第27-28页 |
2.英国——行政纠纷调解制度 | 第28页 |
3.法国——调解专员制度 | 第28-29页 |
4.德国——行政法院制度下的行政诉讼和解 | 第29-30页 |
(二)我国台湾地区行政诉讼和解制度 | 第30-31页 |
(三)域外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经验总结 | 第31-33页 |
三、完善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路径 | 第33-45页 |
(一)调解的基本原则 | 第33-35页 |
1.合法原则 | 第33-34页 |
2.自愿原则 | 第34页 |
3.有限调解原则 | 第34-35页 |
(二)调解模式的选择 | 第35-37页 |
1.调审分离 | 第36页 |
2.审前调解 | 第36-37页 |
(三)规范调解程序 | 第37-41页 |
1.调解程序的启动 | 第37-38页 |
2.调解程序的运行 | 第38-39页 |
3.调解程序的终结 | 第39-41页 |
(四)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 第41-45页 |
1.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 | 第41-42页 |
2.行政诉讼撤诉制度 | 第42-43页 |
3.证据开示制度 | 第43页 |
4.调解的多元互动机制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