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 1.1.1 什么是等离子体及其应用 | 第11页 |
| 1.1.2 等离子体中的波 | 第11-12页 |
| 1.2 波与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 | 第12-23页 |
| 1.2.1 电磁波与等离子的相互作用 | 第12-18页 |
| 1.2.2 电子回旋波驱动等离子体极向旋转 | 第18-21页 |
| 1.2.3 漂移波与等离子体输运 | 第21-23页 |
| 1.3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3-26页 |
| 第二章 束等离子体系统电磁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粒子模拟 | 第26-37页 |
| 2.1 引言 | 第26页 |
| 2.2 离子聚焦机制概述 | 第26-27页 |
| 2.3 粒子模拟软件简介 | 第27-30页 |
| 2.3.1 粒子运动方程 | 第28页 |
| 2.3.2 电磁场方程 | 第28-29页 |
| 2.3.3 电荷和电流的离散化 | 第29-30页 |
| 2.4 电磁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粒子模拟 | 第30-36页 |
| 2.4.1 粒子模拟参数及模拟稳定性验证 | 第31-32页 |
| 2.4.2 粒子模拟结果 | 第32-36页 |
| 2.5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束等离子体系统电磁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色散关系 | 第37-46页 |
| 3.1 引言 | 第37页 |
| 3.2 束等离子体系统模式的确定 | 第37-39页 |
| 3.3 电磁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理论推导 | 第39-43页 |
| 3.3.1 纵向场方程推导及求解 | 第40-41页 |
| 3.3.2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41页 |
| 3.3.3 色散方程及其归一化色散方程 | 第41-43页 |
| 3.4 色散方程的求解及其物理解释 | 第43-44页 |
| 3.5 小结 | 第44-46页 |
| 第四章 束等离子体系统电磁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 | 第46-55页 |
| 4.1 引言 | 第46页 |
| 4.2 等离子体对电磁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46-51页 |
| 4.2.1 背景等离子体分布 | 第46-49页 |
| 4.2.2 等离子体电量 | 第49-50页 |
| 4.2.3 等离子体材料 | 第50-51页 |
| 4.3 电子束对电磁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51-54页 |
| 4.3.1 电子束半径 | 第51-52页 |
| 4.3.2 电子束电流 | 第52-53页 |
| 4.3.3 电子束电子速度 | 第53-54页 |
| 4.4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类等离子体光子晶体中电磁波与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 | 第55-63页 |
| 5.1 引言 | 第55页 |
| 5.2 类等离子体光子晶体概述 | 第55-56页 |
| 5.3 两种类等离子体光子晶体 | 第56-61页 |
| 5.3.1 PVPVP型类等离子体光子晶体 | 第56-59页 |
| 5.3.2 PVP型类等离子体光子晶体 | 第59-61页 |
| 5.4 两种类等离子体光子晶体的对比与讨论 | 第61-62页 |
| 5.5 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六章 电子回旋波对等离子体极向旋转的驱动 | 第63-72页 |
| 6.1 引言 | 第63页 |
| 6.2 电子回旋波驱动等离子体极向电场的实验观测 | 第63-66页 |
| 6.3 电子回旋波驱动等离子体极向旋转的物理分析 | 第66-70页 |
| 6.3.1 磁泵阻尼项 | 第67-68页 |
| 6.3.2 极向旋转驱动项 | 第68-70页 |
| 6.4 电子回旋波驱动下等离子体极向旋转速度的计算 | 第70-71页 |
| 6.5 小结 | 第71-72页 |
| 第七章 漂移波与等离子体输运 | 第72-89页 |
| 7.1 引言 | 第72页 |
| 7.2 回旋动力学方程推导 | 第72-76页 |
| 7.2.1 动力学方程 | 第72-73页 |
| 7.2.2 回旋动力学方程 | 第73-76页 |
| 7.3 回旋动力学代码简介 | 第76-79页 |
| 7.3.1 局部模拟、全局模拟及边界条件 | 第77-78页 |
| 7.3.2 回旋动力学中的位型 | 第78-79页 |
| 7.4 漂移波与等离子体新经典输运 | 第79-83页 |
| 7.4.1 收敛性验证 | 第79-81页 |
| 7.4.2 径向电场和EB?流的计算 | 第81-83页 |
| 7.5 漂移波与等离子体湍流输运 | 第83-88页 |
| 7.6 小结 | 第88-89页 |
|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89-92页 |
| 8.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89-90页 |
| 8.2 对后续工作的建议与展望 | 第90-92页 |
| 致谢 | 第92-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100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