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遗址论文

古丝绸之路上驿站信息传播体系研究--以悬泉置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20页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第8-10页
        (一)研究原因第8页
        (二)研究背景第8-9页
        (三)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文献综述第10-18页
        (一)驿站与信息传播第10-16页
        (二)悬泉置与信息传播第16-18页
    三、基本史料与研究方法第18-20页
第一章 汉代驿站信息网络的形成与分布第20-26页
    一、汉代全国驿站信息网络的设立与分布第20-22页
    二、河西地区驿站信息网络的逐渐形成及其分布第22-26页
        (一)烽燧信息传播体系的设立第22页
        (二)烽燧信息传播体系的补充——驿站第22-24页
        (三)河西地区信息传播网络的形成第24-26页
第二章 悬泉置及其信息传播职能第26-44页
    一、悬泉置介绍第26-33页
        (一)悬泉置的历史地位第26-29页
        (二)悬泉置遗址的价值第29-33页
    二、悬泉置的信息传播职能第33-44页
        (一)悬泉置政治信息传播职能第33-37页
        (二)悬泉置军事信息传播职能第37-40页
        (三)悬泉置经济信息传播职能第40-41页
        (四)悬泉置文化信息传播职能第41-44页
第三章 悬泉置信息职能与政权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第44-50页
    一、汉代统治者与悬泉置信息职能间的关系第44-47页
        (一)汉代统治者对驿站的管理第44-45页
        (二)悬泉置与汉代政权的关系第45-47页
    二、影响悬泉置信息职能的因素第47-50页
        (一)统治者决策的调整第47-48页
        (二)与西域各国的关系第48-50页
第四章 传播视野中的悬泉置第50-54页
    一、信息传播视野下的悬泉置第50-51页
    二、传播史视野下的悬泉置第51-54页
结语第54-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附录第60-62页
致谢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面积MoTe2薄膜的合成和晶相控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铜纳米棒的低温互连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