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县五凤溪古镇旅游发展营销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古镇旅游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 第15-24页 |
2.1 古镇的界定与类别 | 第15-16页 |
2.1.1 古镇的定义 | 第15页 |
2.1.2 古镇的类型 | 第15-16页 |
2.2 相关营销理论 | 第16-19页 |
2.2.1 旅游体验理论 | 第16-17页 |
2.2.2 市场营销组合理论 | 第17-19页 |
2.3 国内外文献回顾 | 第19-24页 |
2.3.1 国外古镇旅游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2.3.2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第三章 五凤溪古镇旅游市场现状及环境分析 | 第24-48页 |
3.1 五凤溪古镇旅游资源概况 | 第24-27页 |
3.1.1 历史沿革 | 第24页 |
3.1.2 自然空间资源 | 第24-26页 |
3.1.3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 第26-27页 |
3.2 五凤溪古镇营销环境SWOT分析 | 第27-33页 |
3.2.1 五凤溪古镇旅游发展优势 | 第27-29页 |
3.2.2 五凤溪古镇旅游发展劣势 | 第29-30页 |
3.2.3 五凤溪古镇旅游发展机会 | 第30-32页 |
3.2.4 五凤溪古镇旅游发展威胁 | 第32-33页 |
3.3 五凤溪古镇旅游营销现状的调查问卷分析 | 第33-48页 |
3.3.1 研究设计 | 第33-35页 |
3.3.2 五凤溪古镇客源市场基本情况 | 第35-39页 |
3.3.3 五凤溪古镇客源市场旅游行为情况 | 第39-44页 |
3.3.4 五凤溪古镇客源市场时空结构情况 | 第44-46页 |
3.3.5 五凤溪古镇体验质量评价情况 | 第46-48页 |
第四章 五凤溪古镇旅游市场的STP战略 | 第48-54页 |
4.1 五凤溪古镇旅游市场细分 | 第48-50页 |
4.1.1 按客源地的市场细分 | 第48页 |
4.1.2 按游客受教育程度的市场细分 | 第48-49页 |
4.1.3 按游客收入的市场细分 | 第49页 |
4.1.4 按游客旅行时间的市场细分 | 第49页 |
4.1.5 按游客旅游目的的市场细分 | 第49-50页 |
4.2 五凤溪古镇旅游目标市场选择 | 第50-51页 |
4.2.1 核心目标客源市场的选择 | 第50页 |
4.2.2 基本目标客源市场的选择 | 第50页 |
4.2.3 机会目标客源市场的选择 | 第50-51页 |
4.3 五凤溪古镇旅游市场定位 | 第51-54页 |
第五章 五凤溪古镇的旅游营销组合策略及保障措施 | 第54-69页 |
5.1 五凤溪古镇的旅游营销组合策略 | 第54-66页 |
5.1.1 以游客需求为导向的产品策略 | 第54-57页 |
5.1.2 以产品实际价值下的价格策略 | 第57-59页 |
5.1.3 以满足不同时空客源需求的渠道策略 | 第59-61页 |
5.1.4 以资源优势为特色的促销策略 | 第61-64页 |
5.1.5 巧借政府之力的营销策略 | 第64-66页 |
5.2 五凤溪古镇的旅游营销保障措施 | 第66-69页 |
5.2.1 提升服务质量 | 第66-67页 |
5.2.2 打造特色品牌 | 第67-68页 |
5.2.3 加强旅游综合监管 | 第68页 |
5.2.4 完善信息化建设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 | 第69-71页 |
6.1 结论 | 第69页 |
6.2 不足 | 第69-70页 |
6.3 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