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官镇产业转型中空间演变特征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14-18页 |
1.1.1 宏观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1.2 问题缘起 | 第14-17页 |
1.1.3 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18-19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 第19-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3.3 研究框架 | 第20-22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 | 第22-26页 |
2.1 产业聚落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2.1.1 聚落定义 | 第22页 |
2.1.2 小城镇定义 | 第22-24页 |
2.2 空间演变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2.2.1 空间形态 | 第24页 |
2.2.2 产业转型 | 第24-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铜官镇空间形态及建筑特点 | 第26-45页 |
3.1 铜官镇空间形态特点综述 | 第26-32页 |
3.1.1 古镇地理条件 | 第26页 |
3.1.2 传统制陶产业沿革 | 第26-31页 |
3.1.3 铜官产业形态空间特点 | 第31-32页 |
3.2 影响铜官镇空间形成的自然因素 | 第32-33页 |
3.2.1 环境气候因素 | 第32页 |
3.2.2 地质条件因素 | 第32-33页 |
3.3 影响铜官镇空间形成的人工因素 | 第33-43页 |
3.3.1 区位因素 | 第33-34页 |
3.3.2 产业因素 | 第34-38页 |
3.3.3 建筑因素 | 第38-42页 |
3.3.4 民俗文化因素 | 第42-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铜官镇产业转型演变过程及其特征 | 第45-63页 |
4.1 铜官镇产业转型发展过程 | 第45-50页 |
4.1.1 工业转型 | 第45-47页 |
4.1.2 旅游转型 | 第47-48页 |
4.1.3 商业及手工业转型 | 第48-50页 |
4.2 产业转型对古镇的整体影响 | 第50-53页 |
4.2.1 产业结构转变 | 第51页 |
4.2.2 外来人口转变 | 第51-53页 |
4.3 古镇空间形态演变特征 | 第53-62页 |
4.3.1 产业集聚特征 | 第53-57页 |
4.3.2 街巷聚落演变特征 | 第57-62页 |
小结 | 第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产业转型后铜官镇的空间演变 | 第63-77页 |
5.1 产业转型与社会结构的整体态势 | 第64页 |
5.2 宏观结构层面 | 第64-69页 |
5.2.1 聚落关系:周边乡镇活化 | 第65-67页 |
5.2.2 村镇关系:空间扩散模式演变 | 第67-69页 |
5.3 中观镇区层面 | 第69-71页 |
5.3.1 新旧区域空间分离 | 第69-70页 |
5.3.2 公共服务空间结构演变 | 第70-71页 |
5.4 微观空间层面 | 第71-76页 |
5.4.1 古镇空间容量变化 | 第71-73页 |
5.4.2 古镇空间环境意向变化 | 第73-74页 |
5.4.3 古镇空间节点的地区活化 | 第74-7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3-84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 第84-85页 |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学术会议及竞赛获奖情况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