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房沟水电站旦波崩坡积体稳定分析与处理方案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项目概况 | 第8页 |
1.2 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1.2.1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9-11页 |
1.2.2 边坡治理措施综述 | 第11-12页 |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内容和方法 | 第12-13页 |
第2章 工程地质条件 | 第13-23页 |
2.1 工程区地质概况 | 第13页 |
2.2 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 | 第13页 |
2.3 崩坡积体基本地质条件 | 第13-16页 |
2.4 崩坡积体的基本特征 | 第16-18页 |
2.5 崩坡积体的物理力学性质 | 第18-23页 |
第3章 坡积体稳定性分析 | 第23-35页 |
3.1 崩坡积体稳定性定性分析 | 第23-24页 |
3.2 崩坡积体稳定性定量分析 | 第24-32页 |
3.2.1 计算方法、工况 | 第24-25页 |
3.2.2 边界条件及计算模型 | 第25-26页 |
3.2.3 稳定性分析成果 | 第26-32页 |
3.3 崩坡积体的稳定性评价 | 第32页 |
3.4 崩坡积体对工程的影响评价 | 第32-34页 |
3.4.1 蓄水对崩坡积体的影响 | 第32页 |
3.4.2 崩坡积体的破坏形式及规模 | 第32-33页 |
3.4.3 涌浪分析 | 第33页 |
3.4.4 崩坡积体对工程的影响分析 | 第33-34页 |
3.5 崩坡积体综合评价 | 第34-35页 |
第4章 加固处理方案研究 | 第35-59页 |
4.1 抗滑桩方案 | 第35-39页 |
4.1.1 工程处理措施 | 第35-36页 |
4.1.2 稳定性分析成果 | 第36-39页 |
4.1.3 主要工程量 | 第39页 |
4.2 压脚方案 | 第39-40页 |
4.3 框格梁+锚索方案 | 第40-42页 |
4.4 开挖中下部减载方案 | 第42-44页 |
4.5 开挖中上部减载方案 | 第44-51页 |
4.5.1 工程处理措施 | 第44页 |
4.5.2 稳定性分析成果 | 第44-51页 |
4.5.3 主要工程量 | 第51页 |
4.6 开挖中上部减载+抗滑桩方案 | 第51-56页 |
4.6.1 工程处理措施 | 第51-52页 |
4.6.2 稳定性分析成果 | 第52-55页 |
4.6.3 主要工程量 | 第55-56页 |
4.7 重点方案对比 | 第56-5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9-60页 |
5.1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