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物理量的制动性能测试系统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汽车测试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汽车测试系统的发展 | 第12-13页 |
1.2.2 国内汽车测试系统的发展 | 第13-14页 |
1.3 虚拟仪器在汽车测试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1.4 信息融合技术的国内外发展及现状 | 第16-17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测试系统需求分析与硬件设计 | 第19-39页 |
2.1 测试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第19页 |
2.2 制动性能主要检测项目分析 | 第19-24页 |
2.2.1 制动效能 | 第20-22页 |
2.2.2 制动效能稳定性 | 第22页 |
2.2.3 制动踏板感觉指数 | 第22-24页 |
2.3 测试系统硬件设计 | 第24-38页 |
2.3.1 采集平台选型 | 第25-28页 |
2.3.2 数据采集卡选择 | 第28-32页 |
2.3.3 传感器选型及布置 | 第32-38页 |
2.3.4 供电电路设计 | 第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制动性能测试系统软件设计 | 第39-57页 |
3.1 CRIO开发环境构建 | 第39页 |
3.2 测试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第39-41页 |
3.3 测试系统主界面设计 | 第41-42页 |
3.4 测试系统核心模块设计 | 第42-48页 |
3.4.1 系统设置模块设计 | 第42-43页 |
3.4.2 传感器标定模块设计 | 第43-44页 |
3.4.3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第44-45页 |
3.4.4 数据分析模块设计 | 第45-47页 |
3.4.5 数据库管理模块设计 | 第47页 |
3.4.6 报表生成模块设计 | 第47-48页 |
3.5 测试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 | 第48-55页 |
3.5.1 测试系统的硬件自检 | 第48-50页 |
3.5.2 多物理量的同步控制 | 第50-53页 |
3.5.3 FPGA的性能优化 | 第53-5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系统测试 | 第57-65页 |
4.1 系统测试内容 | 第57-58页 |
4.1.1 功能需求测试 | 第57页 |
4.1.2 使用性能测试 | 第57-58页 |
4.1.3 人机界面测试 | 第58页 |
4.2 系统测试试验 | 第58-61页 |
4.2.1 试验条件 | 第58-59页 |
4.2.2 测试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4.3 测试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 | 第61-64页 |
4.3.1 应用程序发布 | 第61-63页 |
4.3.2 硬件装车与实车测试 | 第63-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基于多物理量信息融合的制动性能评价 | 第65-89页 |
5.1 信息融合的理论基础 | 第65-69页 |
5.1.1 信息融合定义 | 第65页 |
5.1.2 信息融合级别 | 第65-67页 |
5.1.3 信息融合的方法 | 第67-69页 |
5.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信息融合评估方法研究 | 第69-74页 |
5.2.1 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69-70页 |
5.2.2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 | 第70-71页 |
5.2.3 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 | 第71-74页 |
5.2.4 信息融合的综合评价 | 第74页 |
5.3 信息融合评价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 | 第74-86页 |
5.3.1 制动性能评价模型构建 | 第75页 |
5.3.2 制动性能分析与标准化 | 第75-82页 |
5.3.3 制动性能评价指标的权值计算 | 第82-84页 |
5.3.4 制动性能的信息融合评价 | 第84-8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6-8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1页 |
6.1 总结 | 第89页 |
6.2 展望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7-99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