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运营技术论文--公路运输安全技术论文

基于信息融合的驾驶愤怒识别方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31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4页
        1.1.1 交通安全中的人为因素第12页
        1.1.2 人为因素中的情绪问题第12-14页
        1.1.3 “路怒症”研究意义第14页
    1.2 驾驶情绪研究现状第14-24页
        1.2.1 驾驶情绪产生机理第14-16页
        1.2.2 驾驶情绪诱导方法第16-17页
        1.2.3 驾驶情绪与驾驶行为第17-18页
        1.2.4 驾驶情绪检测方法第18-24页
    1.3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4-27页
    1.4 课题来源第27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第27-31页
第2章 驾驶愤怒实验设计及数据采集第31-53页
    2.1 实验目的第31页
    2.2 驾驶愤怒实验设计第31-36页
        2.2.1 驾驶愤怒实验平台第31-34页
        2.2.2 公共采集设备第34-36页
    2.3 模拟实验设计第36-42页
        2.3.1 愤怒诱导方法第37页
        2.3.2 模拟实验被试第37页
        2.3.3 模拟实验程序第37-41页
        2.3.4 实验数据采集种类第41页
        2.3.5 愤怒诱导效果评价第41-42页
    2.4 实车实验设计第42-48页
        2.4.1 实车实验路线第43页
        2.4.2 实车实验被试第43-44页
        2.4.3 实车实验要求第44-45页
        2.4.4 实车实验步骤第45-47页
        2.4.5 愤怒诱导效果评价第47-48页
    2.5 数据预处理第48-51页
        2.5.1 异构数据的同步第48-49页
        2.5.2 情绪主观报告校正第49页
        2.5.3 生理信号去噪第49-50页
        2.5.4 脑电信号去噪第50-51页
        2.5.5 驾驶行为信号去噪第51页
    2.6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3章 驾驶愤怒选择模型及诱导因素敏感度分析第53-77页
    3.1 驾驶愤怒诱导因素分析第53-55页
        3.1.1 个体因素分析第53-54页
        3.1.2 环境因素分析第54-55页
    3.2 驾驶愤怒强度选择模型第55-67页
        3.2.1 驾驶人愤怒情绪强度初步标定第55-57页
        3.2.2 非集计模型原理第57-58页
        3.2.3 MNL模型构建第58-61页
        3.2.4 选择肢和影响因素变量第61-63页
        3.2.5 模型参数标定第63-64页
        3.2.6 模型预测精度分析第64-67页
    3.3 诱导因素敏感度分析第67-75页
        3.3.1 个人因素敏感度第67-71页
        3.3.2 环境因素敏感度第71-75页
    3.4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4章 驾驶愤怒生理特征分析及其强度标定第77-107页
    4.1 情绪与生理第77-80页
        4.1.1 情绪变化的生理学原理第77-78页
        4.1.2 生理指标特征提取方法第78-80页
    4.2 常规生理特征第80-84页
        4.2.1 常规生理指标类型第80-81页
        4.2.2 常规生理特征直观分析第81-82页
        4.2.3 常规生理特征统计分析第82-84页
    4.3 心电特征第84-88页
        4.3.1 心电指标时频特性第84-85页
        4.3.2 样本熵计算原理第85-87页
        4.3.3 心电样本熵特征第87-88页
    4.4 脑电特征第88-93页
        4.4.1 基于小波变换的EEG信号伪迹去除第89-90页
        4.4.2 相对小波功率计算原理第90页
        4.4.3 EEG相对小波功率特征第90-93页
    4.5 基于生理阈值的愤怒强度标定第93-105页
        4.5.1 ROC曲线分析方法第94-96页
        4.5.2 愤怒强度判定阈值第96-103页
        4.5.3 愤怒强度精确标定第103-105页
    4.6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第5章 驾驶愤怒行为特征分析第107-128页
    5.1 方向盘转角第107-113页
        5.1.1 方向盘转角直观分析第107-108页
        5.1.2 方向盘转角统计分析第108-113页
    5.2 加速踏板开度第113-117页
        5.2.1 加速踏板开度直观分析第114-115页
        5.2.2 加速踏板开度统计分析第115-117页
    5.3 加速度与横摆角速度第117-121页
        5.3.1 加速度直观分析第117-118页
        5.3.2 加速度统计分析第118-119页
        5.3.3 横摆角速度直观分析第119-120页
        5.3.4 横摆角速度统计分析第120-121页
    5.4 车头时距第121-124页
        5.4.1 车头时距直观分析第121-122页
        5.4.2 车头时距统计分析第122-124页
    5.5 车道偏离第124-127页
        5.5.1 车道偏离直观分析第124-126页
        5.5.2 车道偏离统计分析第126-127页
    5.6 本章小结第127-128页
第6章 驾驶愤怒识别模型研究第128-160页
    6.1 驾驶愤怒特征参数选择优化第128-140页
        6.1.1 愤怒特征参数全集第128-129页
        6.1.2 特征选择算法SFFS第129-133页
        6.1.3 LSSVM多分类器第133-137页
        6.1.4 最优特征子集第137-138页
        6.1.5 双时间窗指标提取方法第138-140页
    6.2 置信规则库推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第140-145页
        6.2.1 基本置信结构第141页
        6.2.2 BRB系统的推理原理第141-142页
        6.2.3 输入转化第142-143页
        6.2.4 激活权计算第143页
        6.2.5 证据推理第143-145页
    6.3 驾驶愤怒状态识别模型第145-155页
        6.3.1 置信规则库专家系统的构成第145-148页
        6.3.2 BRB模型学习训练第148-152页
        6.3.3 模型评价第152-155页
    6.4 驾驶愤怒自适应识别方法第155-159页
        6.4.1 个体差异性对愤怒识别模型的影响第155-157页
        6.4.2 自适应识别方法第157-159页
    6.5 本章小结第159-160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60-163页
    7.1 研究工作总结第160-161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161页
    7.3 研究展望第161-163页
致谢第163-164页
参考文献第164-17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第176-178页

论文共1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光纤惯性传感的桥梁结构线形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Multi-Agent的内河多桥航道船舶交通流建模与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