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水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水运工作组织与管理论文

基于Multi-Agent的内河多桥航道船舶交通流建模与仿真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8页
    1.1 选题背景第12页
    1.2 课题来源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4页
        1.3.1 交通流仿真概况第13-15页
        1.3.2 船舶交通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第15-17页
        1.3.3 交通流建模方法第17-20页
        1.3.4 交通流生成第20-22页
        1.3.5 实现技术第22页
        1.3.6 仿真验证第22-23页
        1.3.7 研究现状分析第23-24页
    1.4 研究目标第24-25页
    1.5 研究内容第25-26页
    1.6 论文组织与结构第26-28页
第2章 武汉长江多桥航道通航环境分析第28-40页
    2.1 武汉长江航道概况第28-30页
    2.2 气象和水文条件第30-32页
    2.3 桥梁特征第32-35页
    2.4 通航规则第35-36页
    2.5 通航环境对船舶交通的影响第36-39页
    2.6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3章 船舶Agent仿真模型第40-66页
    3.1 Agent概述第40-43页
    3.2 基于Agent建模的可行性第43-44页
    3.3 构建Agent模型的过程第44-45页
    3.4 船舶交通流建模步骤第45-46页
    3.5 仿真系统架构第46-49页
    3.6 船舶Agent的结构第49-51页
    3.7 船舶Agent之间的协作与通信机制第51-62页
        3.7.1 Multi-Agent之间的协作第51-53页
        3.7.2 Multi-agent之间的通信模式第53-54页
        3.7.3 Blackboard通信的原理第54-57页
        3.7.4 船舶Multi-agent黑板通信结构第57-58页
        3.7.5 Control Agent结构第58-59页
        3.7.6 通信语言第59-62页
    3.8 航行决策模型第62-65页
        3.8.1 最小安全距离(MSDA)第62-63页
        3.8.2 航行决策算法第63-65页
    3.9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4章 船舶Agent及航路生成方法第66-86页
    4.1 船舶Agent及航路生成的流程第66-67页
    4.2 数据源第67-70页
        4.2.1 数据收集第67-69页
        4.2.2 数据处理第69-70页
    4.3 船舶Agent生成方法第70-78页
        4.3.1 长江一桥“桥区”航道特征第70页
        4.3.2 船舶属性分布规律第70-74页
        4.3.3 随机变量的生成第74-78页
    4.4 航路生成方法第78-85页
        4.4.1 航道的确定第78-80页
        4.4.2 船舶在门线上的位置分布规律第80页
        4.4.3 船舶路径第80-82页
        4.4.4 追越路径第82-84页
        4.4.5 步进模型第84-85页
    4.5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5章 仿真平台的构建第86-106页
    5.1 仿真平台的架构第86-87页
    5.2 平台运行环境第87-88页
    5.3 仿真平台开发的关键技术第88-98页
        5.3.1 电子航道图第88-89页
        5.3.2 数据库设计第89-91页
        5.3.3 类的描述第91-96页
        5.3.4 ShipAgent仿真流程第96-98页
    5.4 用户界面第98-101页
    5.5 仿真验证第101-105页
        5.5.1 船舶数量的比较第101-102页
        5.5.2 船舶属性的比较第102-104页
        5.5.3 船舶航迹分布的比较第104-105页
    5.6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6章 多桥水域航道通过能力的仿真第106-119页
    6.1 多桥航道环境第106页
    6.2 船舶交通流特征第106-109页
        6.2.1 船舶数量和类型第106-108页
        6.2.2 船舶尺度第108页
        6.2.3 船舶到达规律分布第108页
        6.2.4 船舶速度第108-109页
    6.3 交通流仿真模型第109-112页
        6.3.1 ShipAgent生成模型第109页
        6.3.2 队列模型第109页
        6.3.3 船舶路径模型第109-111页
        6.3.4 船舶运动模型第111-112页
    6.4 仿真算法第112-114页
    6.5 模型验证第114-115页
    6.6 通过能力仿真第115-117页
        6.6.1 通过能力仿真方法第115-116页
        6.6.2 不同速度下的通过能力第116页
        6.6.3 航道水深变化时的通过能力第116-117页
    6.7 本章小结第117-119页
第7章 多桥航道船舶碰撞风险的仿真第119-137页
    7.1 仿真航道环境第119-120页
    7.2 系统模型第120-126页
        7.2.1 系统建模流程第120-122页
        7.2.2 交通流仿真模型第122-124页
        7.2.3 船舶冲突模型第124-126页
    7.3 仿真输入数据特征第126-132页
        7.3.1 数据来源第126页
        7.3.2 船舶属性特征第126-128页
        7.3.3 航路第128-132页
    7.4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132-136页
        7.4.1 船舶冲突次数第132-133页
        7.4.2 船舶冲突密度的可视化第133-134页
        7.4.3 冲突次数影响因素分析第134-136页
    7.5 本章小结第136-137页
第8章 总结与展望第137-140页
    8.1 论文总结第137-138页
    8.2 创新点第138-139页
    8.3 研究展望第139-140页
致谢第140-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48页
攻读学位期间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第148-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信息融合的驾驶愤怒识别方法研究
下一篇: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模式决策建模与安全性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