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8页 |
1.1 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14页 |
1.2 原核生物微生物鉴定 | 第14-16页 |
1.3 Altererythrobacter属和Flavobacterium属的简介 | 第16-17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漠河冻土区新种微生物Altererythrobacter buctense sp. nov.多相分类学研究 | 第18-46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9-30页 |
2.3.1 菌种的筛选鉴定 | 第19页 |
2.3.2 16S rRNA初步鉴定 | 第19页 |
2.3.3 16S rRNA基因的克隆 | 第19-21页 |
2.3.4 ARB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及参考菌株的选取 | 第21-22页 |
2.3.5 G+C含量的测定 | 第22-24页 |
2.3.6 表型特征的分析鉴定 | 第24-25页 |
2.3.7 生理生化特征的分析 | 第25-26页 |
2.3.8 化学特性分析 | 第26-29页 |
2.3.9 命名及菌种保藏 | 第29-30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0-43页 |
2.4.1 M0322的16S rRNA基因的测序鉴定结果 | 第30页 |
2.4.2 M0322的系统发育结果分析 | 第30-32页 |
2.4.3 M0322的GC含量分析结果 | 第32-33页 |
2.4.4 表型特征的分析鉴定结果 | 第33-35页 |
2.4.5 生理生化特征分析 | 第35-40页 |
2.4.6 生化特征的分类分析结果 | 第40-43页 |
2.4.6.1 菌株M0322的极性脂分析结果 | 第40-41页 |
2.4.6.2 菌株M0322的脂肪酸分析结果 | 第41-43页 |
2.4.6.3 菌株M0322的呼吸醌分析结果 | 第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6页 |
第三章 贵州茅台赤水河中新种微生物Flavobacterium chishuiensis sp.nov多相分类学研究 | 第46-62页 |
3.1 引言 | 第46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6-49页 |
3.3.1 菌种的筛选鉴定 | 第46页 |
3.3.2 16S rRNA初步鉴定 | 第46-47页 |
3.3.3 16S rRNA基因的克隆 | 第47页 |
3.3.4 ARB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及参考菌株的选取 | 第47页 |
3.3.5 G+C含量的测定 | 第47页 |
3.3.6 表型特征的分析鉴定 | 第47页 |
3.3.7 生理生化特征的分析 | 第47页 |
3.3.8 化学特性分析 | 第47-49页 |
3.3.9 命名及菌种保藏 | 第49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9-59页 |
3.4.1 GSA192的16S rRNA基因克隆结果及系统发育分析 | 第49-51页 |
3.4.2 GSA192的GC含量分析结果 | 第51-52页 |
3.4.3 GSA192表性特征分析鉴定结果 | 第52页 |
3.4.4 GSA192生理生化特征分析鉴定结果 | 第52-57页 |
3.4.5 GSA192生化特征分类分析结果 | 第57-59页 |
3.4.5.1 菌株GSA192的极性脂分析结果 | 第57-58页 |
3.4.5.2 菌株GSA192的脂肪酸分析结果 | 第58-59页 |
3.4.5.3 菌株GSA192的呼吸醌分析结果 | 第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2页 |
第四章 脱氮微生物的固定化与筛选 | 第62-80页 |
4.1 引言 | 第62-64页 |
4.1.1 氮素的危害 | 第62页 |
4.1.2 脱氮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62-63页 |
4.1.3 固定化技术的介绍和应用 | 第63-64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64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64-67页 |
4.3.1 固定化小球的条件优化 | 第64-65页 |
4.3.2 硝化反硝化菌泥驯化 | 第65页 |
4.3.3 硝化反硝化菌泥混合的固定化 | 第65-66页 |
4.3.4 硝化反硝化菌的筛选和鉴定 | 第66-67页 |
4.3.5 浓度的测定 | 第67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67-80页 |
4.4.1 固定化小球条件优化结果 | 第67-69页 |
4.4.2 硝化反硝化菌泥的驯化结果与讨论 | 第69页 |
4.4.3 混合固定硝化反硝化菌泥的条件优化 | 第69-77页 |
4.4.3.1 固定化小球的使用次数及与游离菌泥的比对 | 第69-71页 |
4.4.3.2 小球处理模拟污水做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71-77页 |
4.4.4 硝化反硝化菌泥筛选鉴定结果 | 第77-80页 |
4.4.4.1 高通量测序结果 | 第77-78页 |
4.4.4.2 菌种筛选鉴定结果 | 第78-8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5.1 结论 | 第80页 |
5.2 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附录 | 第86-90页 |
一 实验仪器 | 第86页 |
二 主要药品 | 第86-89页 |
三 培养基配方 | 第89-90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94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94-96页 |
附录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