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选题背景和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本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5-16页 |
·本文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页 |
·本文的拟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经理不得篡夺公司机会义务的理论依据 | 第16-24页 |
·公司机会的内涵 | 第16-18页 |
·公司机会的概念 | 第16-17页 |
·公司机会的定性 | 第17-18页 |
·经理不得篡夺公司机会的义务渊源 | 第18-21页 |
·公司机会规则下经理范围的界定 | 第18-19页 |
·经理权的权能 | 第19页 |
·经理不得篡夺公司机会的义务基础 | 第19-21页 |
·忠实义务下的公司机会规则 | 第21-23页 |
·经理不得篡夺公司机会义务与忠实义务的关系 | 第21页 |
·经理不得篡夺公司机会义务与竞业禁止义务的比较 | 第21-23页 |
·经理利用公司机会正当性的理论研讨 | 第23-24页 |
第3章 经理篡夺公司机会的认定 | 第24-36页 |
·美国判例和学说关于公司机会的认定标准 | 第24-29页 |
·美国判例法的公司机会认定标准 | 第24-27页 |
·克拉克的观点——区分标准 | 第27-28页 |
·美国法学会的观点——双重标准 | 第28页 |
·公司机会规则的例外——排除标准 | 第28-29页 |
·英联邦国家公司机会规则的适用 | 第29-31页 |
·英国判例法早期对公司机会规则的适用 | 第29-30页 |
·英联邦国家对公司机会规则适用严格立场的缓和 | 第30页 |
·英国现行公司法对公司机会规则适用的态度 | 第30-31页 |
·英美法公司机会认定规则的综合分析 | 第31-32页 |
·美国判例和学说的公司机会认定规则分析 | 第31页 |
·英联邦国家判例和学说的公司机会认定规则分析 | 第31-32页 |
·经理篡夺公司机会认定的考量因素 | 第32-36页 |
·经理篡夺公司机会的特点分析 | 第32-33页 |
·经理篡夺公司机会的认定原则 | 第33-34页 |
·经理篡夺公司机会认定标准的综合设计 | 第34-35页 |
·我国《公司法》第149条第1款第(5)项的完善 | 第35-36页 |
第4章 经理篡夺公司机会的情形及效力 | 第36-44页 |
·经理篡夺公司机会的情形 | 第36-40页 |
·经理篡夺公司机会的具体情形 | 第36-38页 |
·国有独资(控股)公司经理篡夺公司机会的特别情形 | 第38-39页 |
·上市公司经理篡夺公司机会的特别情形 | 第39-40页 |
·经理篡夺公司机会的法律效力 | 第40-44页 |
·经理篡夺公司机会行为的法律效力 | 第40-41页 |
·经理篡夺公司机会对交易相对人的法律效力 | 第41-42页 |
·经理篡夺公司机会对公司的法律效力 | 第42-43页 |
·经理篡夺公司机会对经理的法律效力 | 第43-44页 |
第5章 经理篡夺公司机会的法律救济 | 第44-53页 |
·域外立法对经理篡夺公司机会救济思路的比较分析 | 第44-46页 |
·英美法对经理篡夺公司机会的救济思路 | 第44-45页 |
·大陆法对经理篡夺公司机会的救济思路 | 第45-46页 |
·我国现行立法对经理篡夺公司机会救济方式的缺陷分析 | 第46-47页 |
·现行立法对经理篡夺公司机会救济方式的规制现状 | 第46-47页 |
·现行立法对经理篡夺公司机会救济方式的规制缺陷 | 第47页 |
·经理篡夺公司机会救济制度的完善 | 第47-53页 |
·归入权制度的完善 | 第47-48页 |
·经理权的撤销 | 第48-49页 |
·损害赔偿 | 第49页 |
·股东代表诉讼 | 第49-51页 |
·股东直接诉讼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