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施工论文--施工管理论文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评价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第12-15页
        1.4.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2 研究路线第13页
        1.4.3 论文应用第13-15页
第2章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分析第15-23页
    2.1 隧道施工安全生产的特点第15-16页
        2.1.1 隧道施工安全生产系统的构成第15页
        2.1.2 隧道施工的特殊性第15-16页
    2.2 施工隧道安全事故原因分析第16-21页
        2.2.1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主要类型第16-18页
        2.2.2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致因分析第18-21页
    2.4 案例分析第21-22页
        2.4.1 董家山隧道“12.22”特大瓦斯爆炸事件第21页
        2.4.2 炎汝高速“5.19”重大爆炸事件第21-22页
    2.5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公路隧道施工危险源的辨识第23-30页
    3.1 公路隧道施工危险源定义、分类第23-25页
        3.1.1 公路隧道施工危险源的定义第23页
        3.1.2 公路隧道施工危险源的分类第23-25页
    3.2 公路隧道施工危险源特征第25-26页
    3.3 危险源的辨识第26-28页
        3.3.1 危险源辨识程序第26-27页
        3.3.2 危险源辨识方法第27-28页
    3.4 公路隧道施工评价单元划分第28-29页
    3.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4章 公路隧道施工危险源的风险评价第30-47页
    4.1 风险评价的意义第30页
    4.2 危险源风险评价的方法第30-34页
        4.2.1 传统的LEC方法第30-32页
        4.2.2 改进的LEC方法第32-34页
    4.3 安全生产管理补偿系数的确定第34-41页
        4.3.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第34-37页
        4.3.2 指标体系的确定第37页
        4.3.3 AHP—Entropy法确定权重第37-41页
    4.4 项目隧道施工危险源辨识级风险评价第41-46页
        4.4.1 依托工程介绍第41-42页
        4.4.2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评价第42-45页
        4.4.3 工程项目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第45-46页
    4.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5章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综合评价第47-54页
    5.1 评价方法确定第47页
    5.2 指标及判断矩阵构建第47-49页
        5.2.1 评价指标确定第47-48页
        5.2.2 判断矩阵构建第48-49页
        5.2.3 层次总排序第49页
    5.3 隶属度确定第49-52页
        5.3.1 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第49-50页
        5.3.2 降半阶梯函数确定隶属度第50-52页
        5.3.3 模糊关系矩阵第52页
    5.4 综合评价结果第52-53页
    5.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6章 提高公路隧道施工安全措施及再评价第54-60页
    6.1 从业人员改善措施第54页
    6.2 设备设施改善措施第54-55页
    6.3 施工环境改善措施第55-56页
    6.4 组织管理改善措施第56-58页
    6.5 隧道施工安全再评价第58-59页
    6.6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7.1 结论第60页
    7.2 展望第60-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附录A第65-67页
附录B第67-69页
附录C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跨径地铁车站穿越建筑结构施工安全性研究
下一篇:环保再生剂的制备及其对再生沥青及混合料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