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提出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3 当前存在问题 | 第16页 |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工程概况 | 第18-26页 |
2.1 主体车站工程简介 | 第18-19页 |
2.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19-22页 |
2.2.1 地质构造 | 第19页 |
2.2.2 地层岩性 | 第19-20页 |
2.2.3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0-21页 |
2.2.4 地下水 | 第21-22页 |
2.3 环境工程条件 | 第22-23页 |
2.4 围岩地质条件评价 | 第23-24页 |
2.4.1 围岩工程性质评价 | 第23-24页 |
2.4.2 工程主要安全风险 | 第24页 |
2.5 隧道支护结构设计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有限差分计算理论 | 第26-40页 |
3.1 FLAC~(3D)有限差分介绍 | 第26-27页 |
3.2 FLAC~(3D)分析计算原理 | 第27-28页 |
3.3 基本约定 | 第28页 |
3.4 数学模型 | 第28-29页 |
3.5 数值模型 | 第29-34页 |
3.6 本构模型 | 第34-40页 |
第四章 地铁车站施工过程的数值计算分析 | 第40-58页 |
4.1 计算模型简介 | 第40-41页 |
4.2 初始应力与岩体力学参数 | 第41-44页 |
4.2.1 初始应力场 | 第41-42页 |
4.2.2 岩体力学参数 | 第42-44页 |
4.3 施工过程模拟分析 | 第44-57页 |
4.3.1 开挖支护步序 | 第44-46页 |
4.3.2 混凝土8层基础变形分析 | 第46-50页 |
4.3.3 上新街车站位移分析 | 第50-51页 |
4.3.4 支护结构受力变形分析 | 第51-57页 |
4.4 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监控量测结果与FLAC~(3D)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58-66页 |
5.1 施工监控量测介绍 | 第58-62页 |
5.1.1 监控量测的目的 | 第58-59页 |
5.1.2 监控量测的项目 | 第59页 |
5.1.3 监控量测的流程 | 第59-60页 |
5.1.4 监控量测的项目控制标准 | 第60-62页 |
5.2 监控量测与计算值对比分析 | 第62-64页 |
5.2.1 基础点角点沉降值对比分析 | 第62-64页 |
5.2.2 隧道周边位移值对比分析 | 第64页 |
5.3 监控量测结果与FLAC~(3D)结果对比分析 | 第64-65页 |
5.4 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结论 | 第66页 |
6.2 展望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