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输移规律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1 绪论第13-35页
   ·研究背景第13-14页
   ·雨水径流水质特征第14-23页
     ·雨水径流主要污染物第14-19页
     ·雨水径流水质差异特征第19-21页
     ·初期冲刷效应第21-23页
   ·雨水径流水质模型第23-29页
     ·雨水径流水质模型的分类第23-24页
     ·污染物的积累与冲刷模型第24-27页
     ·雨水径流污染物输送模型第27-29页
   ·雨水径流污染物控制第29-32页
     ·工程技术措施第30-31页
     ·非工程技术措施第31-32页
   ·课题研究意义第32-33页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33-35页
2 雨水径流污染物的积累与冲刷规律研究第35-60页
   ·雨水径流冲刷规律研究第35-49页
     ·冲刷模型建立第35-41页
     ·冲刷模型校验第41-47页
     ·区域雨水径流冲刷规律第47-49页
   ·雨水径流可冲刷污染物积累量第49-56页
     ·可冲刷污染物积累量的建立第50-51页
     ·可冲刷污染物积累量及其变化第51-53页
     ·可冲刷污染物积累量相关分析第53-54页
     ·可冲刷污染物粒径分析第54-56页
   ·污染物积累与径流冲刷过程第56-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3 雨水径流污染负荷特性研究第60-75页
   ·污染负荷概率分布评价模型第60-68页
     ·降雨径流量模型第60-63页
     ·污染物积累与冲刷模型第63-64页
     ·径流污染负荷模型第64-68页
   ·污染负荷模型校核第68-72页
     ·研究区域第68页
     ·径流量模型参数第68-70页
     ·径流污染负荷校核第70-72页
   ·雨水径流污染负荷特性第72-73页
     ·雨水径流污染负荷量第72页
     ·雨水径流污染物平均浓度(EMCs)第72-73页
   ·本章小节第73-75页
4 雨水径流污染物输移规律研究第75-100页
   ·汇流面的产流过程模拟第75-89页
     ·降雨的净雨过程第75-78页
     ·降雨-净雨转化过程第78-82页
     ·降雨产流的坡面流方程第82-87页
     ·降雨产流过程的数值解第87-89页
   ·汇流面的污染物输移规律研究第89-93页
     ·模型校验第89-91页
     ·污染物输移规律第91-93页
   ·雨水管道径流污染物输移规律研究第93-99页
     ·雨水管道流量模型第93-95页
     ·雨水管道水质模型第95-96页
     ·雨水管道污染物输送第96-99页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5 雨水径流污染初期冲刷效应研究第100-112页
   ·初期冲刷效应模型第100-102页
     ·初期冲刷效应定性评价模型第100-102页
     ·初期冲刷效应定量模型第102页
   ·污染物初期冲刷效应研究第102-106页
     ·雨水初期冲刷效应定性评价第102-104页
     ·雨水初期冲刷效应定量评价第104-106页
   ·季节性初期冲刷效应研究第106-110页
     ·径流污染物浓度季节性变化第106-108页
     ·雨水径流季节性初期冲刷效应第108-110页
   ·本章小结第110-112页
6 雨水径流污染物控制研究第112-126页
   ·雨水径流污染物的控制参数第112-117页
     ·雨水径流污染的控制措施第112-113页
     ·雨水径流的控制量第113-116页
     ·收集径流污染物平均浓度第116-117页
   ·雨水生态绿地对雨水径流污染的控制第117-124页
     ·雨水生态绿地的设计第119-120页
     ·雨水生态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第120-122页
     ·雨水生态绿地的运行第122-124页
   ·本章小结第124-126页
7 结论与建议第126-131页
   ·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第126-129页
   ·主要创新点第129-130页
   ·存在问题及建议第130-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45页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第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造粒流化床污水处理技术及理论研究
下一篇:分散式养猪废水处理技术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