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普通畜牧学论文--畜禽遗传、选种、育种论文--遗传论文

miR-503和miR-135a靶向Zfp217在成脂分化上的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第10-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第16-1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8-59页
    1 前言第18-19页
    2 脂肪的来源、形成及分类第19-21页
    3 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与细胞命运决定第21-28页
        3.1 间充质干细胞的概述第21页
        3.2 转录因子和信号通路对间充质干细胞命运决定的影响第21-24页
        3.3 表观遗传对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命运决定的影响第24-25页
        3.4 间充质干细胞与脂肪形成第25-28页
    4 miRNA与间充质干细胞第28-42页
        4.1 miRNA的概述第28页
        4.2 miRNA维持间充质干细胞多能性、协助干细胞的定型与分化第28-32页
        4.3 miRNA与脂肪形成第32-42页
    5 锌指蛋白与脂肪形成第42-48页
        5.1 锌指蛋白的分类及功能概述第42-45页
        5.2 锌指蛋白调节脂肪形成第45-48页
    6 锌指蛋白Zfp217的研究进展第48-52页
        6.1 锌指蛋白Zfp217的发现与结构特征第48-50页
        6.2 锌指蛋白Zfp217功能研究进展第50-52页
    7 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第52-57页
        7.1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概述第52页
        7.2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第52-57页
    8 目的与意义第57页
    9 技术路线第57-59页
第二章 锌指蛋白Zfp217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9-82页
    1 前言第59页
    2 试验方法第59-60页
        2.1 Zfp217的一级结构分析第59页
        2.2 Zfp217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三维结构预测第59-60页
        2.3 Zfp217同源进化树的构建第60页
        2.4 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挖掘第6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60-76页
        3.1 Zfp217的一级结构第60-68页
            3.1.1 Zfp217的锌指结构相似性第60-62页
            3.1.2 Zfp217蛋白序列的理化性质第62-65页
            3.1.3 Zfp217的信号肽预测及跨膜区分析第65-66页
            3.1.4 Zfp217的转录后修饰第66-68页
        3.2 Zfp217蛋白序列二级结构分析和三级结构同源建模及评估第68-69页
        3.3 Zfp217的进化树构建第69-71页
        3.4 Zfp217 GEO数据库挖掘第71-76页
    4 讨论第76-81页
    5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三章 Zfp217的表达与功能研究第82-112页
    1 前言第82页
    2 试验材料第82-85页
        2.1 试验动物、细胞系、菌株和载体第82页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82-83页
            2.2.1 主要试剂第82-83页
            2.2.2 主要仪器第83页
        2.3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83-85页
    3 试验方法第85-97页
        3.1 高脂日粮(high-fat diet,HFD)诱导的小鼠肥胖模型及正常日粮(normal chow diet,NCD)对照模型的构建第85页
        3.2 组织采样第85页
        3.3 组织总RNA的提取第85-86页
        3.4 细胞总RNA的提取第86-87页
        3.5 细胞的培养及诱导分化第87-88页
            3.5.1 细胞的复苏第87页
            3.5.2 细胞的常规培养第87-88页
            3.5.3 细胞的冻存第88页
            3.5.4 3T3-L1细胞的成脂诱导分化第88页
            3.5.5 C3H10T1/2细胞的诱导分化第88页
        3.6 油红O染色第88-89页
        3.7 甘油三酯含量测定第89页
        3.8 细胞的转染第89页
        3.9 双荧光素酶相对活性的检测第89-90页
            3.9.1 细胞裂解第89-90页
            3.9.2 双荧光素酶活性的检测及计算第90页
        3.10 反转录和QPCR第90-92页
            3.10.1 反转录第90-91页
            3.10.2 QPCR第91-92页
        3.11 细胞总蛋白抽提及Western blot检测第92-94页
            3.11.1 细胞总蛋白抽提第92页
            3.11.2 蛋白浓度的测定第92-93页
            3.11.3 Western blot检测第93-94页
        3.12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第94-95页
            3.12.1 细胞周期第94页
            3.12.2 细胞凋亡第94-95页
        3.13 EdU染色第95页
        3.14 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第95-96页
        3.15 肝脏组织的HE染色第96页
        3.16 鼠Zfp217基因的分子克隆第96页
        3.17 统计学分析第96-97页
    4 结果与分析第97-108页
        4.1 Zfp217的表达模式第97-101页
            4.1.1 Zfp217在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以及在猪和鼠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第97-101页
        4.2 鼠Zfp217CDS的克隆第101-102页
        4.3 Zfp217对C3H10T1/2细胞和3T3-L1细胞成脂分化的作用第102-103页
        4.4 Zfp217对C3H10T1/2细胞和3T3-L1细胞增殖的作用第103-104页
        4.5 Zfp217对C3H10T1/2细胞周期和凋亡的作用第104-105页
        4.6 Zfp217通过影响细胞DNA合成以及与Ezh2互作促进细胞成脂分化第105-108页
    5 讨论第108-111页
        5.1 Zfp217的表达模式第108-110页
        5.2 Zfp217对细胞的成脂、增殖、周期和凋亡的作用及与Ezh2互作促进细胞成脂分化第110-111页
    6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第四章 靶向作用Zfp217的miRNA筛选、验证及功能研究第112-147页
    1 前言第112页
    2 试验材料第112-113页
        2.1 试验动物、细胞系、菌株和载体第112页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112-113页
        2.3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113页
    3 试验方法第113-120页
        3.1 miRNA的反转录和QPCR第113-114页
        3.2 靶向作用Zfp217的miRNA的预测和验证第114-120页
            3.2.1 靶向作用Zfp217的miRNA的预测和潜在调控网络的构建第114页
            3.2.2 靶基因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wt/mut)的构建第114-120页
        3.3 统计学分析第120页
    4 结果与分析第120-140页
        4.1 生物信息学预测靶向作用Zfp217的miRNA第120-123页
        4.2 候选miRNA靶向调节作用的验证第123-127页
            4.2.1 双荧光素酶系统验证候选miRNA与靶基因的结合第123-127页
            4.2.2 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候选miRNA与靶基因的结合第127页
        4.3 候选miRNA的表达模式第127-132页
            4.3.1 候选miRNA在C3H10T1/2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第127-128页
            4.3.2 候选miRNA在猪和鼠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第128-131页
            4.3.3 候选miRNA在高脂日粮诱导的肥胖小鼠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第131-132页
        4.4 候选miRNA对C3H10T1/2细胞和3T3-L1细胞成脂分化的作用第132-134页
        4.5 miR-503和miR-135a对细胞的增殖、周期、凋亡和DNA合成的作用第134-138页
        4.6 miR-503和miR-135a前体序列分析第138-140页
    5 讨论第140-146页
        5.1 靶向作用Zfp217的miRNA的预测及验证第140-142页
        5.2 候选miRNA的表达模式第142-144页
        5.3 miR-503和miR-135a对细胞的成脂分化、增殖、周期、凋亡和DNA合成的作用第144-146页
    6 本章小结第146-147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147-149页
    1 全文总结第147-148页
    2 主要创新点第148页
    3 工作展望第148-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81页
附录第181-195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195-197页
致谢第197-198页

论文共1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线粒体分裂及线粒体自噬关键蛋白在抗PRRSV感染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Paraspeckles促进pri-miRNA加工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