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司董事之注意义务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6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第一章 董事注意义务的概述 | 第16-26页 |
第一节 董事与公司的关系 | 第16-18页 |
一、相关学说 | 第16页 |
二、各学说的分析与评述 | 第16-18页 |
第二节 董事注意义务的界定 | 第18-20页 |
一、董事注意义务的概念 | 第18页 |
二、董事注意义务的范围 | 第18-19页 |
三、董事注意义务的内容 | 第19-20页 |
第三节 董事对哪些人负有注意义务 | 第20-22页 |
一、董事对公司负有注意义务 | 第20-21页 |
二、董事对股东负有注意义务 | 第21页 |
三、董事对利益相关者负有注意义务 | 第21-22页 |
第四节 违反注意义务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 | 第22-26页 |
一、主体要件 | 第23页 |
二、主观要件 | 第23-24页 |
三、行为要件 | 第24-25页 |
四、结果要件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各国的规定与实践 | 第26-40页 |
第一节 英美法系中董事的注意义务的相关规定 | 第26-29页 |
一、美国关于注意义务的相关规定 | 第26-28页 |
二、英国关于注意义务的相关规定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关于董事注意义务的相关规定 | 第29-30页 |
一、德国关于注意义务的相关规定 | 第29页 |
二、日本关于注意义务的相关规定 | 第29-30页 |
第三节 董事注意义务与商业判断规则 | 第30-40页 |
一、商业判断规则产生的原因 | 第31页 |
二、商业判断规则的主要构成要素 | 第31-35页 |
三、商业判断规则的法律特征 | 第35-36页 |
四、商业判断规则的价值 | 第36-37页 |
五、不受商业判断规则保护的情形 | 第37-40页 |
第三章 我国董事注意义务的立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 第40-46页 |
第一节 我国法律规定现状 | 第40-41页 |
一、法律 | 第40页 |
二、行政法规 | 第40-41页 |
三、部门规章 | 第41页 |
第二节 我国董事注意义务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41-46页 |
一、立法用语缺乏科学性 | 第41-42页 |
二、法律体系缺乏科学性 | 第42-43页 |
三、未明确董事注意义务的判断标准 | 第43-44页 |
四、《公司法》中缺乏对董事的免责条款 | 第44页 |
五、以结果为导向的担责任方式缺乏科学性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公司法董事注意义务的若干建议 | 第46-52页 |
第一节 明确董事和公司之间的关系 | 第46页 |
第二节 明确董事注意义务的判断标准 | 第46-48页 |
第三节 改变以结果为导向的判断方式 | 第48-49页 |
第四节 引入商业判断规则 | 第49-51页 |
第五节 改变双方证明责任的分配方式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