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纺织、印染工业论文

缓释微量元素悬浮载体的制备及对印染废水处理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3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2 微量元素对微生物及工业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第12-16页
        1.2.1 微量元素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第12-14页
        1.2.2 微量元素对工业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第14-16页
    1.3 悬浮生物膜载体的研究及应用进展第16-24页
        1.3.1 悬浮载体的种类及特性第16-19页
        1.3.2 悬浮载体性能的影响因素第19-22页
        1.3.3 悬浮载体的改性技术第22-24页
        1.3.4 悬浮载体性能评价方法第24页
    1.4 环保型缓释技术及其应用第24-29页
        1.4.1 缓释技术第24-28页
        1.4.2 缓释技术的应用第28-29页
    1.5 研究内容第29-30页
    1.6 技术路线图第30-33页
第二章 新型悬浮载体制备配方的可行性研究第33-48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3-41页
        2.1.1 悬浮载体制备材料第33-34页
        2.1.2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34页
        2.1.3 悬浮载体的制作方法第34-37页
        2.1.4 悬浮载体制备的配方选取第37-38页
        2.1.5 悬浮载体性能检测及方法第38-40页
        2.1.6 印染废水水质第40-41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41-47页
        2.2.1 载体密度第41-42页
        2.2.2 亲水性第42-44页
        2.2.3 比表面积第44-45页
        2.2.4 机械性能第45页
        2.2.5 载体在印染废水中的降解性能第45-47页
    2.3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缓释微量元素载体的制备及表征第48-59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8-52页
        3.1.1 缓释微量元素Zn悬浮载体的制备材料第48页
        3.1.2 微量元素Zn负载量的估算及制备流程第48-51页
        3.1.3 缓释微量元素悬浮载体的结构特征与理化性能的测试方法第51页
        3.1.4 微量元素Zn缓释性能测试第51-52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52-57页
        3.2.1 XRD测试第52-53页
        3.2.2 FT-IR分析第53页
        3.2.3 SEM形态及EDS能谱分析第53-55页
        3.2.4 载体微量元素Zn缓释动力学第55-56页
        3.2.5 载体成本分析第56-57页
    3.3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缓释微量元素载体的挂膜性能及印染废水处理效果第59-70页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59-63页
        4.1.1 试验装置第59-60页
        4.1.2 试验所需仪器和设备第60-61页
        4.1.3 反应器启动及操作运行方法第61页
        4.1.4 检测项目及方法第61-63页
    4.2 挂膜启动对比第63-65页
        4.2.1 挂膜时间第63-64页
        4.2.2 生物相第64页
        4.2.3 生物膜量第64-65页
    4.3 污染物去除效果第65-67页
        4.3.1 COD去除效果的分析第65-66页
        4.3.2 NH_3-N去除效果的分析第66-67页
        4.3.3 TN去除效果的分析第67页
    4.4 生物膜及出水中Zn的含量第67-68页
    4.5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五章 缓释微量元素Zn悬浮载体生物膜特性第70-81页
    5.1 分析项目及检测方法第70-73页
        5.1.1 所需试剂及仪器设备第70-71页
        5.1.2 生物膜结构SEM观察第71页
        5.1.3 EPS的测定第71-72页
        5.1.4 脱氢酶活性测定第72页
        5.1.5 生物膜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第72-73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73-79页
        5.2.1 蛋白质和多糖含量第73-74页
        5.2.2 脱氢酶活性第74-75页
        5.2.3 生物膜结构第75-76页
        5.2.4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第76-79页
    5.3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81-83页
    6.1 结论第81-82页
    6.2 建议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9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2-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生物对渭河河床沉积物—水界面Cr迁移转化的作用机理
下一篇:脱硝催化剂生产过程中废水渗漏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