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微生物对渭河河床沉积物—水界面Cr迁移转化的作用机理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水环境中重金属Cr的迁移转化研究第12-14页
        1.2.2 微生物对沉积物重金属Cr的作用研究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17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样品采集第17-28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7-19页
        2.1.0 地理位置第17页
        2.1.1 地形地貌第17页
        2.1.2 水文水资源第17-18页
        2.1.3 河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概况第18-19页
    2.3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19-22页
        2.3.1 样品采集与处理第19-20页
        2.3.2 实验方法第20-22页
    2.4 样品分析与测定第22-28页
        2.4.1 理化指标的测定第22-23页
        2.4.2 重金属Cr总量和Cr(Ⅵ)及其赋存形态的测定第23-24页
        2.4.3 微生物菌落数及形态观察分析第24-25页
        2.4.4 微生物种属鉴定第25-28页
第三章 沉积物中重金属Cr的赋存形态及释放潜力第28-35页
    3.1 沉积物-水基本特征第28-29页
        3.1.1 河水的基本特征第28页
        3.1.2 沉积物的基本特征第28-29页
    3.2 沉积物中重金属Cr的赋存形态第29-31页
    3.3 沉积物对Cr(Ⅵ)吸附还原能力第31-33页
    3.4 沉积物中重金属Cr的释放潜力第33-34页
    3.5 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沉积物-水界面微生物的生长特征第35-47页
    4.1 沉积物-水界面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条件第35-39页
    4.2 水动力作用下咸阳段沉积物-水界面微生物生长特征第39-42页
        4.2.1 咸阳段微生物数量变化特征第39-41页
        4.2.2 咸阳段微生物种群形态第41-42页
    4.3 水动力作用下渭南段表层沉积物微生物生长特征第42-45页
        4.3.1 渭南段沉积物微生物数量变化特征第42-44页
        4.3.2 渭南段微生物种群形态第44-45页
    4.4 小结第45-47页
第五章 微生物对沉积物-水界面重金属Cr迁移转化的影响机理第47-58页
    5.1 水动力条件对沉积物-水界面重金属Cr的迁移转化影响第47-51页
        5.1.1 咸阳段和渭南段厌氧与耗氧条件下沉积物-水界面Fe和Mn变化第47-48页
        5.1.2 咸阳段厌氧与耗氧条件下沉积物-水界面Cr(Ⅵ)和Cr(Ⅲ)的迁移转化第48-49页
        5.1.3 渭南段厌氧与耗氧条件下沉积物-水界面Cr(Ⅵ)和Cr(Ⅲ)的迁移转化第49-51页
    5.2 水动力条件对沉积物-水界面重金属Cr赋存形态变化的影响第51-53页
        5.2.1 咸阳段厌氧与耗氧条件下重金属Cr赋存形态变化特征第51-52页
        5.2.2 渭南段厌氧与耗氧条件下重金属Cr赋存形态变化特征第52-53页
    5.3 微生物对沉积物-水界面铬的作用机理第53-56页
        5.3.1 微生物量变化对重金属Cr的影响第54页
        5.3.2 沉积物-水界面重金属Cr的迁移转化机理第54-56页
    5.4 小结第56-58页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第58-61页
    6.1 结论第58-59页
    6.2 建议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附录第67-7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化综合废水中有机物对生物处理系统影响机制及其优化研究
下一篇:缓释微量元素悬浮载体的制备及对印染废水处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