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催化剂(触媒)论文

脱硝催化剂生产过程中废水渗漏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非饱和带溶质运移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饱和带溶质运移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3-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技术路线第14-16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16-29页
    2.1 自然地理概况第16-19页
        2.1.1 地理位置及交通第16页
        2.1.2 研究区范围第16-17页
        2.1.3 水文气象条件第17-19页
        2.1.4 地形地貌特征第19页
    2.2 项目概况第19-22页
        2.2.1 厂区布置第19-20页
        2.2.2 工艺流程第20-22页
    2.3 地质条件第22-26页
        2.3.1 地层第22-23页
        2.3.2 地质构造第23-25页
        2.3.3 厂区工程地质条件第25-26页
    2.4 水文地质条件第26-29页
        2.4.1 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第26-27页
        2.4.2 主要隔水层第27-28页
        2.4.3 含水层的补、径、排条件第28-29页
第三章 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与水文地质试验第29-45页
    3.1 污染源调查第29-31页
        3.1.1 生活污染源调查第29-30页
        3.1.2 农业污染源调查第30-31页
    3.2 地下水现状监测与评价第31-38页
        3.2.1 地下水现状监测第31-35页
        3.2.2 地下水现状评价第35-38页
    3.3 水文地质试验第38-45页
        3.3.1 渗水试验第38-41页
        3.3.2 抽水试验第41-45页
第四章 数值模拟第45-65页
    4.1 污染源分析第45-46页
        4.1.1 污染情景的设定第45页
        4.1.2 污染源强预测第45-46页
    4.2 非饱和带垂向溶质运移模型第46-51页
        4.2.1 模型建立第46-47页
        4.2.2 定解条件及水文地质参数确定第47-49页
        4.2.3 预测结果分析第49-51页
    4.3 饱和带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第51-65页
        4.3.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第51-52页
        4.3.2 数学模型第52-53页
        4.3.3 数值模型的建立第53-58页
        4.3.4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第58-64页
        4.3.5 预测评价结论第64-65页
第五章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第65-70页
    5.1 地下水污染预防措施第65-67页
        5.1.1 源头控制第65页
        5.1.2 分区防渗措施第65-66页
        5.1.3 地下水跟踪监测第66-67页
    5.2 地下水污染治理方案第67-70页
        5.2.1 非饱和带中污染物的治理第67-68页
        5.2.2 饱和带中污染物的治理第68-70页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结论第70页
    展望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论文情况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缓释微量元素悬浮载体的制备及对印染废水处理的研究
下一篇:CTAB改性甘蔗渣生物炭吸附水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效能与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