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5页 |
1.1 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4页 |
1.3 本论文组织架构 | 第14-15页 |
第2章 智能搬运机器人的总体设计 | 第15-23页 |
2.1 软、硬件总体设计方案 | 第15-17页 |
2.1.1 硬件设计方案 | 第15-16页 |
2.1.2 软件设计方案 | 第16-17页 |
2.2 智能搬运机器人原理 | 第17-18页 |
2.2.1 循迹检测原理 | 第17-18页 |
2.2.2 避障原理 | 第18页 |
2.2.3 伺服电机控制原理 | 第18页 |
2.2.4 电源控制原理 | 第18页 |
2.3 智能搬运机器人模块设计 | 第18-21页 |
2.3.1 控制模块 | 第19页 |
2.3.2 主控模块 | 第19页 |
2.3.3 电磁循迹检测模块 | 第19-20页 |
2.3.4 手动控制模块 | 第20页 |
2.3.5 电机驱动模块 | 第20页 |
2.3.6 超声波测距模块 | 第20页 |
2.3.7 红外通信模块 | 第20-21页 |
2.3.8 语音报警模块 | 第21页 |
2.3.9 供电模块 | 第21页 |
2.4 智能搬运机器人软件设计 | 第21-23页 |
2.4.1 串口通信算法 | 第21-22页 |
2.4.2 键盘扫描算法 | 第22页 |
2.4.3 循迹算法 | 第22页 |
2.4.4 避障算法 | 第22-23页 |
第3章 硬件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23-46页 |
3.1 控制模块 | 第23-27页 |
3.1.1 芯片的选择 | 第23-24页 |
3.1.2 控制模块的设计 | 第24-26页 |
3.1.3 控制模块端口与其他模块接口对应关系 | 第26-27页 |
3.2 主控模块 | 第27-31页 |
3.2.1 芯片的选择 | 第27-28页 |
3.2.2 主控模块的设计 | 第28-31页 |
3.2.3 主控模块端口与其他模块接口对应关系 | 第31页 |
3.3 电磁循迹检测模块 | 第31-34页 |
3.3.1 循迹检测方式的选择 | 第31-32页 |
3.3.2 循迹检测模块的设计 | 第32-33页 |
3.3.3 电磁循迹检测模块的安装调试 | 第33-34页 |
3.3.4 电磁循迹检测模块与其他模块接口对应关系 | 第34页 |
3.4 手动控制模块 | 第34-37页 |
3.4.1 按键、开关的选择 | 第35页 |
3.4.2 手动控制模块的设计 | 第35-36页 |
3.4.3 手动控制模块与其他模块接口的对应关系 | 第36-37页 |
3.5 电机驱动模块 | 第37-38页 |
3.5.1 器件的选择 | 第37-38页 |
3.5.2 电机驱动模块端口与其他模块接口对应关系 | 第38页 |
3.6 超声波测距模块 | 第38-40页 |
3.6.1 测距方式的选择 | 第39-40页 |
3.6.2 超声波测距模块与其他模块接口对应关系 | 第40页 |
3.7 红外通信模块 | 第40-41页 |
3.7.1 通信方式的选择 | 第40页 |
3.7.2 安装位置 | 第40-41页 |
3.7.3 红外通信模块与其他模块接口对应关系 | 第41页 |
3.8 语音报警模块 | 第41-42页 |
3.8.1 报警方式的选择 | 第41页 |
3.8.2 语音报警模块与其他模块接口对应关系 | 第41-42页 |
3.9 供电模块 | 第42-45页 |
3.9.1 器件的选择 | 第42-43页 |
3.9.2 供电模块的设计 | 第43-45页 |
3.10 硬件测试 | 第45-46页 |
3.10.1 测试仪器 | 第45页 |
3.10.2 测试方法 | 第45-46页 |
第4章 软件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46-59页 |
4.1 系统程序流程图 | 第46-47页 |
4.2 算法设计与应用 | 第47-59页 |
4.2.1 串行通信算法与应用 | 第47-48页 |
4.2.2 键盘扫描算法与应用 | 第48-52页 |
4.2.3 循迹算法 | 第52-57页 |
4.2.4 避障算法 | 第57-59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总结 | 第59页 |
5.2 展望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后记和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