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施工论文--施工方法论文

黄土地层穿地裂缝段暗挖地铁隧道施工力学行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第11-19页
        1.2.1 地裂缝成因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2 降水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第15-16页
        1.2.3 西安地铁隧道荷载特征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4 地裂缝对地铁隧道影响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9-21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9页
        1.3.2 研究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二章 降水与施工对穿地裂缝段围岩变形特征影响分析第21-32页
    2.1 依托工程概况第21-23页
        2.1.1 工程概述第21页
        2.1.2 地形地貌第21页
        2.1.3 工程地质第21-22页
        2.1.4 水文地质第22页
        2.1.5 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岩土第22-23页
    2.2 现场监测目的第23页
    2.3 现场监测内容与方法第23-25页
        2.3.1 监测内容第23-24页
        2.3.2 监测方法第24-25页
    2.4 现场监测的结果分析第25-31页
        2.4.1 地表下沉变化特征分析第25-30页
        2.4.2 拱顶下沉变化特征分析第30-31页
    2.5 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穿越地裂缝的地铁隧道支护结构受力分析第32-49页
    3.1 概述第32-33页
    3.2 测试目的第33-34页
    3.3 测试内容与方法第34-37页
        3.3.1 主要测试元件及其工作原理第34-35页
        3.3.2 测设内容与方法第35页
        3.3.3 测试元件埋设第35-36页
        3.3.4 测试方案第36-37页
    3.4 初期支护受力特征分析第37-41页
        3.4.1 围岩与初支间接触压力分析第37-39页
        3.4.2 围岩压力计算结果对比第39-40页
        3.4.3 地裂缝对初期支护受力的影响第40-41页
    3.5 二次衬砌受力特征分析第41-47页
        3.5.1 初支与二衬间接触压力分析第41-42页
        3.5.2 二次衬砌混凝土内力分析第42-45页
        3.5.3 初支与二衬承担荷载比例分析第45-47页
    3.6 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浅埋暗挖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力学行为FLAC模拟第49-71页
    4.1 概述第49页
    4.2 数值模拟基本原理第49-50页
    4.3 计算模型的建立及参数的选取第50-53页
        4.3.1 依托工程参数第50-51页
        4.3.2 建模思路与模型尺寸第51-52页
        4.3.3 地裂缝模拟的实现第52-53页
        4.3.4 边界条件及计算参数的选取第53页
    4.4 模拟施工第53-54页
    4.5 围岩变形分析第54-62页
        4.5.1 地表纵向沉降变化第54-57页
        4.5.2 地表横向沉降变化第57-60页
        4.5.3 拱顶下沉变化第60-61页
        4.5.4 沉降变形与地裂缝之间的关系第61-62页
    4.6 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应力变化分析第62-69页
        4.6.1 开挖过程中初期支护的应力变化第62-65页
        4.6.2 初期支护的纵向应力分布第65-67页
        4.6.3 二次衬砌支护的最大主应力第67-69页
        4.6.4 支护结构的应力变化与地裂缝的关系第69页
    4.7 小结第69-71页
结论与建议第71-73页
    结论第71-72页
    进一步的建议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公路长大下坡与隧道群结合路段防灾系统设计与保障措施研究
下一篇:PC箱梁桥竖向预应力损失的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