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1 受精作用 | 第11页 |
1.2 生殖细胞识别和膜融合机制 | 第11-12页 |
1.3 精卵膜融合机制参与的重要蛋白分子 | 第12页 |
1.4 Izumo蛋白家族 | 第12-14页 |
1.4.1 IZUMO1蛋白的功能研究 | 第12-14页 |
1.4.2 IZUMO1蛋白的受体蛋白的研究 | 第14页 |
1.5 鱼类IZUMO1蛋白的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6 斑马鱼 | 第15-16页 |
1.6.1 形态特征 | 第15页 |
1.6.2 生活习性 | 第15页 |
1.6.3 日常管理 | 第15-16页 |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2 斑马鱼Izumo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17-37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17-20页 |
2.2.1 实验用鱼 | 第17-18页 |
2.2.2 主要试剂和耗材 | 第18页 |
2.2.3 主要溶液和试剂配制 | 第18-19页 |
2.2.4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9页 |
2.2.5 引物设计 | 第19-20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0-25页 |
2.3.1 TU斑马鱼精巢中总RNA的提取 | 第20页 |
2.3.2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20-21页 |
2.3.3 TU斑马鱼精巢组织cDNA的检测 | 第21-22页 |
2.3.4 TU斑马鱼Izumo1基因的克隆 | 第22-25页 |
2.3.5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5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25-35页 |
2.4.1 TU斑马鱼精巢中总RNA的提取 | 第25-26页 |
2.4.2 TU斑马鱼精巢组织cDNA的检测 | 第26页 |
2.4.3 TU斑马鱼Izumo1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 第26-27页 |
2.4.4 斑马鱼Izumo1cDNA序列分析 | 第27-28页 |
2.4.5 斑马鱼Izumo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8-35页 |
2.5 讨论 | 第35-37页 |
3 斑马鱼Izumo1基因的组织表达 | 第37-41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3.2.1 实验用鱼 | 第37页 |
3.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7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3.3.1 TU系斑马鱼总RNA的提取 | 第37页 |
3.3.2 RT法合成cDNA第一链 | 第37-38页 |
3.3.3 TU斑马鱼各组织cDNA检测 | 第38页 |
3.3.4 RT-PCR | 第38页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40页 |
3.4.1 雌雄斑马鱼各组织cDNA的检测 | 第38-39页 |
3.4.2 斑马鱼Izumo1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 | 第39-40页 |
3.5 讨论 | 第40-41页 |
4 IZUMO1蛋白与卵膜上潜在受体的相互作用 | 第41-53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4.1.1 实验用鱼 | 第41页 |
4.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1页 |
4.1.3 引物设计 | 第41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1-47页 |
4.2.1 CMV-IZUMO1-2A-RFP载体的构建 | 第41-43页 |
4.2.2 SP6+Z-IZUMO+2A+RFP+SV40polyA载体的构建 | 第43-45页 |
4.2.3 SP6+Z-IZUMO+2A+RFP+SV40polyA真核表达载体的体外转录 | 第45-47页 |
4.2.4 mRNA显微注射及细胞间相互作用 | 第47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7-51页 |
4.3.1 CMV-IZUMO1-2A-RFP真核载体的构建 | 第47-48页 |
4.3.2 SP6+Z-IZUMO+2A+RFP+SV40polyA载体的构建 | 第48-49页 |
4.3.3 SP6+Z-IZUMO+2A+RFP+SV40polyA真核表达载体的体外转录 | 第49页 |
4.3.4 显微注射及相互作用 | 第49-51页 |
4.4 讨论 | 第51-53页 |
5 结论 | 第53-55页 |
5.1 斑马鱼Izumo1基因的克隆 | 第53页 |
5.2 斑马鱼Izumo1基因的组织表达分析 | 第53页 |
5.3 IZUMO1蛋白与卵膜上潜在受体的相互作用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63页 |
导师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