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油田葡萄花油层断层边部剩余油富集规律及挖潜方案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9-14页 |
0.1 题目来源以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0.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0.2.1 剩余油分布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0.2.2 剩余油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0.2.3 剩余油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12页 |
0.3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0.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0.3.2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0.3.3 主要工作量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断层质量校正及发育特征 | 第14-25页 |
1.1 正断层断失模式 | 第14-15页 |
1.2 断层质量校正 | 第15-20页 |
1.2.1 井震交互验证 | 第15-17页 |
1.2.2 断层解释校正 | 第17-18页 |
1.2.3 断层平面位置校正 | 第18-20页 |
1.3 断层几何学特征 | 第20-21页 |
1.3.1 断层走向与倾向 | 第20页 |
1.3.2 断裂密度 | 第20页 |
1.3.3 断层延伸长度 | 第20-21页 |
1.3.4 断层最大断距 | 第21页 |
1.4 断层分段生长特征 | 第21-25页 |
1.4.1 位移-距离曲线 | 第21-22页 |
1.4.2 断层分段生长 | 第22-25页 |
第二章 断层边部剩余油分布主控因素 | 第25-46页 |
2.1 断层类型对剩余油控制作用 | 第25-28页 |
2.1.1 反向正断层 | 第26-28页 |
2.1.2 顺向正断层 | 第28页 |
2.2 微幅度构造对剩余油控制作用 | 第28-34页 |
2.3 断层同生性对剩余油控制作用 | 第34-36页 |
2.4 储层对剩余油控制作用 | 第36-43页 |
2.4.1 侧缘相带 | 第36-37页 |
2.4.2 砂岩厚度 | 第37-39页 |
2.4.3 砂体连通性 | 第39-42页 |
2.4.4 沉积演化序列 | 第42-43页 |
2.5 井网对剩余油控制作用 | 第43-46页 |
第三章 断层边部剩余油类型及分布特征 | 第46-57页 |
3.1 断层边部剩余油类型控制因素分析 | 第46-48页 |
3.2 剩余油成因类型及分布特征 | 第48-55页 |
3.3 断层边部剩余油成因模式 | 第55-57页 |
第四章 断层边部剩余油布井潜力分析 | 第57-74页 |
4.1 断层控制剩余油潜力区 | 第57页 |
4.2 储层控制剩余油潜力区 | 第57-59页 |
4.3 微幅度控制剩余油潜力区 | 第59页 |
4.4 断层边部剩余油潜力区综合分析 | 第59-74页 |
4.4.1 挖潜方案设计原则 | 第59-65页 |
4.4.2 建议井位确定 | 第65-72页 |
4.4.3 开发指标预测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