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应力计算及其在卫星油田的应用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3页 |
0.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0.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0.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0.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0.3.2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3-17页 |
1.1 卫星油田地理位置 | 第13页 |
1.2 油田地质特征 | 第13-14页 |
1.2.1 油层划分 | 第13页 |
1.2.2 孔渗性质 | 第13-14页 |
1.2.3 储层非均质性 | 第14页 |
1.3 成藏与控藏模式 | 第14-17页 |
1.3.1 成藏模式 | 第15-16页 |
1.3.2 控藏模式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应力数学模型建立及计算 | 第17-32页 |
2.1 岩石力学参数理论模型 | 第17-18页 |
2.1.1 泊松比u | 第17页 |
2.1.2 剪切弹性模量G | 第17-18页 |
2.1.3 杨氏弹性模量E | 第18页 |
2.1.4 体积弹性模量K | 第18页 |
2.2 地应力理论模型 | 第18-21页 |
2.2.1 垂直地应力计算模型 | 第19页 |
2.2.2 水平地应力计算模型 | 第19-20页 |
2.2.3 地层孔隙压力模型 | 第20页 |
2.2.4 地层破裂压力计算 | 第20-21页 |
2.3 岩石力学参数及地应力计算具体实现 | 第21-29页 |
2.3.1 密度测井资料构建 | 第21-23页 |
2.3.2 横波测井资料构建 | 第23-24页 |
2.3.3 岩石力学参数计算 | 第24-25页 |
2.3.4 垂直应力计算 | 第25-26页 |
2.3.5 孔隙压力计算 | 第26-27页 |
2.3.6 破裂压力及水平应力计算 | 第27-29页 |
2.4 卫星油田平面及垂向地应力场分布规律研究 | 第29-32页 |
2.4.1 地应力概况 | 第29-30页 |
2.4.2 平面及纵向应力场分布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压裂技术 | 第32-39页 |
3.1 压裂技术 | 第32-33页 |
3.2 压裂工艺 | 第33-37页 |
3.2.1 常规普通分层压裂技术 | 第33-34页 |
3.2.2 多裂缝压裂技术 | 第34-35页 |
3.2.3 坐压多层压裂技术 | 第35-36页 |
3.2.4 重复压裂技术 | 第36页 |
3.2.5 选择性压裂技术 | 第36-37页 |
3.3 压裂施工常见问题及措施 | 第37-39页 |
3.3.1 “压不开”的情况 | 第37页 |
3.3.2 “压窜”的情况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卫星油田葡萄花油层压裂井分析 | 第39-55页 |
4.1 研究区压裂井基础资料 | 第39-42页 |
4.2 压裂施工典型井应力分析 | 第42-55页 |
4.2.1 压裂成功井实例 | 第42-46页 |
4.2.2 压不开井实例 | 第46-49页 |
4.2.3 压窜井实例 | 第49-55页 |
第五章 有效隔层划分图版的建立及压裂措施 | 第55-68页 |
5.1 有效隔层划分图版的建立 | 第55-57页 |
5.1.1 储隔层应力差与隔层厚度图版 | 第55-56页 |
5.1.2 储隔层应力差与隔层品质参数图版 | 第56-57页 |
5.2 有效隔层划分方法的实际井验证 | 第57-62页 |
5.3 基于应力分析的压裂施工作业建议及措施 | 第62-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图 | 第75-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