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基因组范围内磷酸水解酶对于番茄红素合成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4-26页
    1.1 番茄红素简介第14-15页
    1.2 番茄红素的天然提取第15页
    1.3 番茄红素的化学合成第15页
    1.4 番茄红素的生物合成第15-21页
        1.4.1 利用霉菌生产番茄红素第16-17页
        1.4.2 利用酵母生产番茄红素第17-18页
        1.4.3 利用大肠杆菌生产番茄红素第18-21页
    1.5 酶的底物非特异性第21-24页
        1.5.1 对传统酶的认识:特异性催化第21-22页
        1.5.2 酶的底物非特异性:磷酸水解酶和醇脱氢酶第22页
        1.5.3 大肠杆菌中的磷酸水解酶系统第22-24页
    1.6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4-26页
        1.6.1 课题意义第24页
        1.6.2 主要内容第24-26页
第2章 磷酸水解酶基因的预测第26-33页
    2.1 引言第26-27页
    2.2 利用系统生物学方法筛选潜在的磷酸水解酶基因第27-29页
    2.3 利用已知文献报道理性预测潜在的磷酸水解酶目标基因第29-30页
        2.3.1 基于疟原虫中已知对于MEP途径具有抑制作用的磷酸水解酶的分析第29页
        2.3.2 基于酵母基因单敲库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第29-30页
    2.4 本章总结第30-33页
第3章 初始菌株的优化及靶向磷酸水解酶基因双sgRNA质粒的构建第33-74页
    3.1 引言第33-34页
    3.2 实验材料第34-61页
        3.2.1 质粒和菌株第34-38页
        3.2.2 引物第38-56页
        3.2.3 培养基和药品第56-57页
        3.2.4 实验仪器第57-58页
        3.2.5 分子生物学实验试剂和试剂盒第58-59页
        3.2.6 本实验中PCR操作第59-61页
    3.3 初始菌株的优化第61-65页
    3.4 实验方法第65-66页
        3.4.1 细胞浓度的测定第65页
        3.4.2 番茄红素的测定第65-66页
    3.5 验证CRISPRi系统有效性第66-69页
    3.6 同时靶向磷酸水解酶基因双sgRNA质粒的构建第69-71页
    3.7 结果与分析第71-72页
        3.7.1 增加crtEIB基因拷贝数对番茄红素产量影响情况第72页
        3.7.2 含有双sgRNA pTargetF质粒的构建第72页
    3.8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四章 含CRISPRi系统菌株的构建及筛选影响番茄红素产量的磷酸水解酶基因第74-92页
    4.1 引言第74页
    4.2 实验材料第74-81页
        4.2.1 菌株与质粒第74-80页
        4.2.2 实验仪器第80-81页
    4.3 实验方法第81-85页
        4.3.1 大肠杆菌lyc011电转感受态的制备第81-82页
        4.3.2 感受态细胞的电转操作第82页
        4.3.3 大肠杆菌lyc011/dCas9电转感受态的制备第82页
        4.3.4 电转PtargetF质粒第82-83页
        4.3.5 验证菌lyc011/dCas9+PtargetF-gene是否构建成功第83-84页
        4.3.6 筛选影响番茄红素产量的磷酸水解酶基因第84-85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85-91页
        4.4.1 验证是否成功构建菌lyc011-rep-gene第85-87页
        4.4.2 表征筛选磷酸水解酶基因第87-91页
    4.5 本章总结第91-92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92-95页
    5.1 结论第92-93页
    5.2 展望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致谢第99-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mCPV circRNAs功能及过表达BmCPV单基因对病毒增殖的影响
下一篇:Wdr82在小鼠胚胎干细胞中功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