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林雅韵》释义研究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11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一、作者与版本简述 | 第11-12页 |
二、《琼林雅韵》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辞书释义研究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琼林雅韵》释义概论 | 第16-37页 |
第一节 《琼林雅韵》释义体例 | 第16-20页 |
一、韵字后直接释义 | 第16-17页 |
二、同一字头下其他释义直接排列或用“又”区分 | 第17-18页 |
三、单字头条目下复音语汇训释 | 第18-19页 |
四、“同上”训释同义字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琼林雅韵》释义特点 | 第20-24页 |
一、释义简洁精练 | 第20-21页 |
二、释义通俗实用 | 第21-23页 |
三、收录冷僻韵字 | 第23-24页 |
第三节 《琼林雅韵》释义方式 | 第24-34页 |
一、同义相训 | 第24-25页 |
二、设立界说 | 第25-28页 |
三、标明属种 | 第28-30页 |
四、由反知正 | 第30-32页 |
五、增字足义 | 第32-33页 |
六、描写形象 | 第33-34页 |
七、比拟事物 | 第34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34-37页 |
第三章 《琼林雅韵》释义来源分析 | 第37-59页 |
第一节 与前代辞书比较 | 第37-52页 |
一、完全相同 | 第37-44页 |
二、删减内容 | 第44-52页 |
第二节 与《中原雅音》比较 | 第52-57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琼林雅韵》释义价值分析 | 第59-88页 |
第一节 释义的主观性 | 第59-66页 |
一、斥佛尊儒 | 第59-63页 |
二、尊华贬夷 | 第63页 |
三、重贵轻贱 | 第63-66页 |
第二节 释义的趋时性 | 第66-81页 |
一、增补义训 | 第67-70页 |
二、另出新训 | 第70-75页 |
三、收录晚近字词 | 第75-80页 |
四、趋时性的心理动因 | 第80-81页 |
第三节 对《汉语大字典》的订补 | 第81-85页 |
一、增加书证 | 第81-83页 |
二、书证提前与书证丰富 | 第83-85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85-88页 |
第五章 《琼林雅韵》释义局限分析 | 第88-99页 |
第一节 主观动因 | 第88-93页 |
一、误改 | 第88-89页 |
二、误分 | 第89-91页 |
三、误合 | 第91页 |
四、误识 | 第91-93页 |
第二节 客观外因 | 第93-99页 |
一、脱文 | 第93-94页 |
二、衍文 | 第94-95页 |
三、形近误用 | 第95-97页 |
四、音近误用 | 第97页 |
五、倒文 | 第97-99页 |
结语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