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世界各国企业经济论文--中国论文

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税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相关概念界定第11-12页
        1.2.1 企业“走出去”第11页
        1.2.2 “走出去”的税务风险第11-12页
        1.2.3 税务风险防范第12页
    1.3 文献综述第12-15页
        1.3.1 国外文献综述第12-14页
        1.3.2 国内文献综述第14-15页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1 研究思路第15页
        1.4.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5 创新与不足第16-18页
2 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经济特征及税务风险成因第18-25页
    2.1 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经济特征第18-22页
    2.2 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税务风险成因第22-25页
        2.2.1 东道国政治经济环境及税制差异第22页
        2.2.2 我国相关税收政策及管理滞后第22-23页
        2.2.3 BEPS行动计划的影响第23页
        2.2.4 企业跨境投资前准备不充分第23-25页
3 “一带一路”重点投资国家的企业所得税法和税收协定比较第25-34页
    3.1 企业所得税基本问题的规定第25-28页
        3.1.1 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判定标准第25-26页
        3.1.2 企业所得税标准税率第26-27页
        3.1.3 折旧计提方式及亏损弥补结转规定第27-28页
    3.2 双边税收协定的基本规定第28-30页
        3.2.1 常设机构的认定标准第28-29页
        3.2.2 对外投资主要涉及的协定条款第29-30页
        3.2.3 税收饶让条款第30页
    3.3 特别纳税调整政策第30-32页
        3.3.1 转让定价条款第30-31页
        3.3.2 资本弱化条款第31-32页
    3.4 税收优惠政策及税收征管第32-34页
        3.4.1 税收优惠政策第32-33页
        3.4.2 征收管理规定第33-34页
4 我国企业“走出去”不同阶段的税务风险第34-45页
    4.1 境外投资准备阶段的税务风险第34-38页
        4.1.1 组织形式及架构设置不合理的风险第34-36页
        4.1.2 境外融资方式不合理的风险第36-37页
        4.1.3 承包工程项目合同拆分不当的风险第37-38页
    4.2 境外投资运营阶段的税务风险第38-43页
        4.2.1 常设机构及其利润归属的税务风险第38-39页
        4.2.2 税收管辖权重叠导致的双重征税风险第39-40页
        4.2.3 转让定价调整及受控外国公司的风险第40-42页
        4.2.4 遭遇税收歧视及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受阻的风险第42-43页
    4.3 境外投资退出阶段的税务风险第43-45页
        4.3.1 退出方式选择不当的风险第43-44页
        4.3.2 注销企业面临的稽查风险第44-45页
5 我国企业“走出去”防范税务风险的管理体系及对策措施第45-58页
    5.1 企业“走出去”防范税务风险的管理体系构建第45-52页
        5.1.1 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建设第46-47页
        5.1.2 税务风险管理目标的确定第47页
        5.1.3 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的构建第47-50页
        5.1.4 税务风险信息沟通机制的构建第50-51页
        5.1.5 税务风险监督与改进机制的构建第51页
        5.1.6 税务风险应对机制的构建第51-52页
    5.2 企业“走出去”防范税务风险的对策措施第52-58页
        5.2.1 掌握东道国税制,合理选择投资形式及拆分合同第52-53页
        5.2.2 重视资本弱化条款,合理制定境外融资方案第53页
        5.2.3 充分享受协定待遇,规避常设机构风险第53-54页
        5.2.4 慎重选择抵免方式,应对重复征税风险第54-55页
        5.2.5 关注BEPS最新进展,防控反避税调查风险第55-56页
        5.2.6 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避免税收征管风险第56-57页
        5.2.7 积极追踪税法变化,灵活应对以优化税负第57-58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老字号餐饮企业体验营销研究--以苏州得月楼为例
下一篇: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专利产出的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