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理论论文--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论文

大客车侧翻稳定性及循迹能力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侧翻稳定性与循迹能力控制关键技术第12-14页
        1.3.1 危险预测第12-13页
        1.3.2 辅助控制第13-14页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2章 大客车动力学模型第16-32页
    2.1 大客车动力状态分析第16-17页
    2.2 大客车整车动力学模型第17-26页
        2.2.1 八自由度大客车系统动力学模型第17-20页
        2.2.2 线性二自由度大客车模型第20-22页
        2.2.3 轮胎模型第22-26页
    2.3 大客车整车模型动力学仿真第26-30页
        2.3.1 整车模型仿真第26-28页
        2.3.2 模型参数的选取第28-29页
        2.3.3 仿真试验工况第29-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3章 大客车防侧翻及循迹能力控制技术第32-48页
    3.1 主动转向技术第32-35页
        3.1.1 主动转向技术概述第32-33页
        3.1.2 主动转向系统动力学模型第33-34页
        3.1.3 主动转向控制策略第34-35页
    3.2 差动制动控制技术第35-40页
        3.2.1 大客车稳定状态判断第36-37页
        3.2.2 基于滑移率控制差动制动动力学模型第37-38页
        3.2.3 制动力分配策略第38-40页
    3.3 主动转向与差动制动控制仿真分析第40-46页
        3.3.1 主动转向对大客车动态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0-43页
        3.3.2 差动制动对大客车动态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3-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4章 大客车侧翻稳定性及循迹能力控制策略研究第48-64页
    4.1 模糊控制器设计第48-56页
        4.1.1 模糊控制原理第48-49页
        4.1.2 目标横摆力矩模糊控制器设计第49-54页
        4.1.3 主动转向模糊控制器设计第54-56页
    4.2 滑移率PID控制算法第56-58页
        4.2.1 PID控制算法原理第56-57页
        4.2.2 滑移率PID控制器设计第57-58页
    4.3 协调控制策略分析第58-62页
        4.3.1 主动转向与差动制动联合控制第59-60页
        4.3.2 防侧翻与循迹能力协调控制第60-62页
    4.4 大客车侧翻稳定性与循迹能力控制算例分析第62-63页
    4.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5章 大客车侧翻稳定性与循迹能力控制系统仿真分析第64-76页
    5.1 控制模型仿真第64-66页
    5.2 阶跃输入工况仿真分析第66-70页
        5.2.1 高附着路面仿真工况第66-68页
        5.2.2 低附着路面仿真工况第68-70页
    5.3 正弦输入工况仿真分析第70-75页
        5.3.1 高附着路面仿真工况第70-72页
        5.3.2 低附着路面仿真工况第72-75页
    5.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6-78页
    6.1 全文总结第76-77页
    6.2 研究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致谢第82-83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车载自组织网络模型在汽车减速报警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山区路况下直驱型纯电动客车控制策略仿真与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