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海南省乡镇中学初三数学学困生的特征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绪论第10-16页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第10-11页
        1.1.1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普遍存在性第10页
        1.1.2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必要性第10-11页
    1.2 问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6页
        1.3.1 国内外对学困生的界定第11-12页
        1.3.2 国内外对数学学困生的界定第12页
        1.3.3 国内外对学困生(或数学学困生)成因以及特征的相关研究综述第12-13页
        1.3.4 国内外对学困生(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相关研究综述第13-16页
2.问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第16-20页
    2.1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对中学数学教学的指导第16页
    2.2 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思想对中学数学的指导第16-17页
    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中学数学教学的指导第17-18页
    2.4 我国数学“四基”教学理论对中学数学教学的指导第18-20页
3、初三数学学困生的特征调查分析第20-44页
    3.1 确定调查对象、方法和目的第20-21页
    3.2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第21-39页
        3.2.1 数学学困生和学优生调查结果对比分析第21-34页
        3.2.2 数学学困生男、女对比分析第34-39页
    3.3 学生访谈记录第39-40页
    3.4 教师访谈记录第40-44页
4、初三数学学困生的特征表现第44-52页
    4.1 数学学困生学习的情感特征第44-45页
    4.2 数学学困生学习的心理特征第45-46页
    4.3 数学学困生学习的行为特征第46-47页
    4.4 数学学困生学习的能力特征第47-48页
    4.5 数学学困生现有知识水平的特征第48-49页
    4.6 数学学困生学习客观条件的特征第49-52页
5.初三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第52-62页
    5.1 加强对学生数学观的指导,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第52-55页
        5.1.1 优化老师的数学教学观第52-53页
        5.1.2 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观第53-55页
    5.2 丰富教学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第55-57页
        5.2.1 丰富教学活动情境第55-56页
        5.2.2 丰富课堂提问形式第56-57页
        5.2.3 丰富课堂练习形式第57页
    5.3 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第57-59页
        5.3.1 选择成功教学模式的依据第58页
        5.3.2 成功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第58页
        5.3.3 实施成功教学模式的支持条件第58-59页
    5.4 提高对数学学困生的关注度第59-62页
        5.4.1 教师方面第59-60页
        5.4.2 家长方面第60-62页
结语第62-63页
参考文献附录第63-65页
附录第65-69页
致谢第69-70页
附件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文言文注释研究
下一篇:中印现行小学社会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以小学中高年级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