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结构原理、结构力学论文

基于能量输入特性的大跨度桥梁颤振机理试验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3页
        1.1.1 大跨度桥梁发展历史第10-12页
        1.1.2 桥梁风致振动第12-13页
    1.2 桥梁颤振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发散颤振第14-16页
        1.2.2 极限环颤振第16-17页
        1.2.3 研究现状小结第17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节段模型风洞试验设计第19-28页
    2.1 试验介绍第19页
    2.2 风洞试验设计第19-22页
    2.3 气动自激力测量原理第22-25页
        2.3.1 气动自激力计算方法第22-23页
        2.3.2 硬件延时标定第23-25页
    2.4 试验方案第25-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节段模型非线性动力参数分析第28-38页
    3.1 非线性动力参数分析的意义第28页
    3.2 非线性动力参数识别方法第28-32页
        3.2.1 非线性振动系统等效线性化第29-30页
        3.2.2 非线性阻尼比与自振频率识别方法第30-32页
    3.3 节段模型非线性动力参数识别结果第32-36页
        3.3.1 自由振动试验结果第32-34页
        3.3.2 非线性阻尼比与自振频率识别结果第34-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4章 颤振试验测振分析第38-50页
    4.1 颤振振幅与颤振类型第38-41页
    4.2 颤振位移时程与相空间第41-45页
        4.2.1 发散颤振第41-42页
        4.2.2 极限环颤振第42-44页
        4.2.3 相空间特征第44-45页
    4.3 颤振弯扭耦合特性分析第45-48页
        4.3.1 弯扭耦合颤振频率第45-47页
        4.3.2 无量纲弯扭振幅比第47-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5章 颤振试验气动力分析第50-71页
    5.1 气动自激力时程分析第50-56页
        5.1.1 发散颤振第50-52页
        5.1.2 极限环颤振第52-55页
        5.1.3 气动力相位与颤振耦合频率关系第55-56页
    5.2 气动自激力做功分析第56-61页
        5.2.1 气动力迟滞特性第56-58页
        5.2.2 气动力做功与能量传输过程第58-61页
    5.3 基于能量输入的颤振机理分析第61-69页
        5.3.1 气动力高阶谐波成分对颤振能量输入的影响第61-62页
        5.3.2 颤振位移与气动力相位关系对颤振能量输入的影响第62-67页
        5.3.3 颤振驱动机理的讨论第67-69页
    5.4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结论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阻尼减、隔震桥梁地震反应计算方法研究
下一篇:中(卫)—兰(州)客运专线尖山隧道软弱地基加固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