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对高中生英语口语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1.3 文章结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31页 |
2.1 教育评价的概念 | 第15-17页 |
2.1.1 教育评价的概述 | 第15-16页 |
2.1.2 教育评价的内涵 | 第16-17页 |
2.1.3 教育评价的分类 | 第17页 |
2.2 国内外有关教育评价的发展史和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2.2.1 国外有关教育评价的发展史和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2.2.2 国内有关教育评价的发展史和研究现状 | 第20页 |
2.3 形成性评价的概念 | 第20-26页 |
2.3.1 形成性评价的概述 | 第20-21页 |
2.3.2 形成性评价的内涵 | 第21-22页 |
2.3.3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 | 第22-23页 |
2.3.4 形成性评价的原则 | 第23-26页 |
2.4 国内外有关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 第26-28页 |
2.4.1 国外有关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 第26-27页 |
2.4.2 国内有关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 第27-28页 |
2.5 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28-30页 |
2.5.1 多元智能理论 | 第28-29页 |
2.5.2 人本主义教学观 | 第29页 |
2.5.3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9-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31-42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31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31-32页 |
3.3 研究的时间 | 第32页 |
3.4 研究的思路和实施步骤 | 第32-33页 |
3.4.1 研究的设计思路 | 第32页 |
3.4.2 研究的实施步骤 | 第32-33页 |
3.5 研究方案 | 第33-37页 |
3.5.1 确定评价的标准 | 第33页 |
3.5.2 确定评价的原则 | 第33-36页 |
3.5.3 确定评价方式 | 第36-37页 |
3.5.4 确定评价手段 | 第37页 |
3.6 研究过程 | 第37-40页 |
3.6.1 实验前测 | 第37-38页 |
3.6.2 研究前的调查问卷 | 第38页 |
3.6.3 学生自我评价的形成性评价 | 第38-39页 |
3.6.4 同伴互评的形成性评价 | 第39页 |
3.6.5 老师评价的形成性评价 | 第39-40页 |
3.6.6 研究后的调查问卷 | 第40页 |
3.7 研究工具 | 第40-41页 |
3.7.1 问卷 | 第40页 |
3.7.2 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量表 | 第40页 |
3.7.3 访谈 | 第40-41页 |
3.7.4 教师课堂观察 | 第41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42-50页 |
4.1 哈尔滨市某高中学生英语口语现状 | 第42页 |
4.2 研究数据的定量分析 | 第42-45页 |
4.2.1 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影响 | 第43页 |
4.2.2 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4.2.3 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 | 第44-45页 |
4.3 研究数据的定性分析 | 第45-49页 |
4.3.1 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影响 | 第45-46页 |
4.3.2 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 第46-48页 |
4.3.3 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 | 第48-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0-53页 |
5.1 实证研究的结论 | 第50-51页 |
5.2 实证研究的不足 | 第51页 |
5.3 实证研究对教学的启示 | 第51-5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