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公共秩序管理论文

环境群体性事件中的情绪原因及其疏导机制--基于社工组织参与的视角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绪论第9-14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0-11页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第11-12页
        1.3.1 研究思路第11-12页
        1.3.2 研究内容第12页
        1.3.3 研究方法第12页
    1.4 本文的创新观点第12-14页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14-18页
    2.1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界定第14-16页
        2.1.1 群体性事件的内涵第14页
        2.1.2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界定第14页
        2.1.3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表现特征第14-16页
    2.2 相关理论第16-18页
        2.2.1 治理理论第16页
        2.2.2 社会工作相关理论介绍第16-18页
3 环境群体性事件中的社会情绪原因第18-30页
    3.1 环境群体性事件中的个体社会情绪第18-24页
        3.1.1 环境群体性事件中个体的社会负面情绪积累机制第18-22页
        3.1.2 产生社会负面情绪的原因概述第22-24页
    3.2 环境群体性事件中的群体心理现象第24-29页
    3.3 本章小结第29-30页
4 社工组织参与疏导环境群体性事件中负面情绪的机制第30-42页
    4.1 社工组织介入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必要性第30-31页
    4.2 社工组织介入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可行性第31-33页
    4.3 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概述第33-35页
    4.4 社工组织参与疏导环境群体性事件中负面社会情绪的机制第35-42页
        4.4.1 社工组织参与疏导环境群体性事件中负面社会情绪的原则第35-36页
        4.4.2 社工组织参与疏导环境群体性事件中负面社会情绪的机制第36-42页
5 研究总结第42-45页
    5.1 研究结论第42页
    5.2 政策建议第42-45页
致谢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附录第48页
    A. 在读研究生期间参与的课题第48页
    B. 发表的论文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法律方法的类型及其关联性
下一篇:网络群体性事件生成逻辑及政府的防范策略研究--以“李刚门”事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