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变电所论文

辽源永清220kV变电站站址选择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4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2 选题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第2章 变电站选址相关理论第14-24页
    2.1 变电站类型第14-16页
        2.1.1 按在电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划分第14-15页
        2.1.2 按电压高低划分第15页
        2.1.3 按变电站的结构型式分第15-16页
    2.2 变电站选址基本理论第16-17页
        2.2.1 变电站选址总体目标第16页
        2.2.2 变电站选址准备工作第16-17页
        2.2.3 变电站选址程序第17页
    2.3 变电站站址评价选择时考虑的基本条件第17-24页
        2.3.1 站址基本概况第18页
        2.3.2 水文气象第18-19页
        2.3.3 站址地形地质条件第19-21页
        2.3.4 水源条件和防洪排水第21-22页
        2.3.5 拆迁赔偿第22页
        2.3.6 土石方工程第22-23页
        2.3.7 交通运输第23-24页
第3章 变电站站址选择指标体系构建第24-29页
    3.1 指标构建的原则和方法第24-26页
        3.1.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第24-25页
        3.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第25-26页
    3.2 变电站站址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第26-29页
第4章 辽源永清 220kV变电站选址方案及其对比分析第29-41页
    4.1 工程概况第29-30页
    4.2 主要气象数据第30页
    4.3 辽源永清 220kv变电站建设的必要性第30-31页
    4.4 候选站址基本概况第31-32页
        4.4.1 站址一(永清队站址)第31-32页
        4.4.2 站址二(赵家村站址)第32页
    4.5 站址的拆迁赔偿情况对比第32页
    4.6 出线条件对比第32-33页
    4.7 站址水文气象条件对比第33-34页
        4.7.1 水文部分第33页
        4.7.2 工程气象对比第33-34页
    4.8 工程地质条件第34-38页
        4.8.1 区域地质第34-35页
        4.8.2 站址地质构造及稳定性评价第35页
        4.8.3 站址岩土工程条件对比第35-37页
        4.8.4 站址方案比较第37-38页
    4.9 站址土石方量第38页
    4.10 进站道路和大件运输第38-39页
        4.10.1 进站道路第38-39页
        4.10.2 大件运输及施工条件第39页
    4.11 站址技术经济比较第39-41页
第5章 变电站站址选择评价方法概述第41-47页
    5.1 层次分析法第41-43页
        5.1.1 层次分析步骤第41-42页
        5.1.2 层次分析法结构模型第42-43页
        5.1.3 AHP递阶层次结构的主要特点第43页
    5.2 对比分析法第43-44页
        5.2.1 对比分析法概念第43页
        5.2.2 对比分析法形式第43页
        5.2.3 对比标准的选择第43-44页
        5.2.4 对比分析的原则第44页
    5.3 模糊综合评价第44-47页
        5.3.1 单因素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44-45页
        5.3.2 多阶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第45-47页
第6章 实证研究第47-53页
    6.1 分别对站址方案一、方案二进行综合评价第47-50页
        6.1.1 确定评价因素集第47-48页
        6.1.2 确定指标体系权重集第48页
        6.1.3 建立评语集第48-49页
        6.1.4 模糊综合评价过程第49-50页
    6.2 两种站址方案对比评价第50-51页
        6.2.1 根据专家投票获取模糊矩阵第50-51页
        6.2.2 计算权重向量第51页
    6.3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7章 结论和展望第53-54页
    7.1 结论第53页
    7.2 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广域测量的小电流故障区段信号检测方法研究
下一篇:运城电厂NZK600MW机组运行参数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