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数据的行星混联式客车在线优化控制策略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1.3.1 离线优化控制策略 | 第15-18页 |
1.3.2 在线优化控制策略 | 第18-21页 |
1.3.3 动态协调控制策略 | 第21-22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2-28页 |
第2章 系统混合建模方法研究 | 第28-50页 |
2.1 双行星混合动力系统构型 | 第28-31页 |
2.2 基于数据驱动的混合建模 | 第31-48页 |
2.2.1 混合建模方法 | 第32-35页 |
2.2.2 基于数据驱动的动力源动态建模 | 第35-39页 |
2.2.3 发动机燃油消耗模型 | 第39-42页 |
2.2.4 基于参数辨识的电池模型 | 第42-4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3章 基于历史数据的工况合成算法 | 第50-72页 |
3.1 基于小波滤波的输入数据分析 | 第50-55页 |
3.2 统计学评价指标 | 第55-59页 |
3.3 原始工况数据特征分析 | 第59-62页 |
3.3.1 循环工况行驶里程 | 第59-61页 |
3.3.2 原始数据统计特征 | 第61页 |
3.3.3 车速–加速度联合概率密度 | 第61-62页 |
3.4 工况合成算法 | 第62-68页 |
3.4.1 工况合成概述 | 第62-63页 |
3.4.2 运动学片段分类 | 第63-64页 |
3.4.3 马尔可夫方法 | 第64-65页 |
3.4.4 分类及收敛条件分析 | 第65-68页 |
3.5 工况合成结果 | 第68-7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4章 基于瞬时最优的全局优化算法 | 第72-92页 |
4.1 系统效率特性分析 | 第72-77页 |
4.2 瞬时最优控制策略 | 第77-83页 |
4.2.1 瞬时最优工作点求解 | 第77-79页 |
4.2.2 瞬时最优策略验证及分析 | 第79-83页 |
4.3 全局优化策略 | 第83-91页 |
4.3.1 全局优化原理 | 第83-86页 |
4.3.2 优化边界求解 | 第86-88页 |
4.3.3 全局优化结果 | 第88-9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5章 优化控制规则提取方法研究 | 第92-116页 |
5.1 优化控制规则研究 | 第92-101页 |
5.1.1 确定性模式切换规则 | 第93-96页 |
5.1.2 宏观能耗特性分析 | 第96-99页 |
5.1.3 不确定性模式切换规则 | 第99-101页 |
5.1.4 混合动力模式下的功率分配 | 第101页 |
5.2 基于二次型调节器的电量修正策略 | 第101-105页 |
5.3 LP-IOC策略验证 | 第105-111页 |
5.3.1 基于合成工况的验证 | 第105-108页 |
5.3.2 基于中国典型城市工况的验证 | 第108-111页 |
5.4 系统分区数量分析 | 第111-11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3-116页 |
第6章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动态协调策略 | 第116-138页 |
6.1 动态协调问题分析 | 第116-119页 |
6.2 基于模型预测的发动机启动控制 | 第119-127页 |
6.2.1 电机MG1转矩协调控制 | 第119-123页 |
6.2.2 电机MG2主动补偿控制 | 第123-125页 |
6.2.3 仿真验证 | 第125-127页 |
6.3 MPC快速求解方法 | 第127-130页 |
6.4 基于EKF和MPC的稳态阶段控制 | 第130-137页 |
6.4.1 基于EKF的发动机响应特性辨识 | 第130-133页 |
6.4.2 基于MPC的稳态阶段控制 | 第133-134页 |
6.4.3 仿真验证 | 第134-13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37-138页 |
第7章 在线优化控制策略验证 | 第138-150页 |
7.1 集成控制策略仿真验证 | 第138-143页 |
7.1.1 中国典型城市工况 | 第139-140页 |
7.1.2 合成工况 | 第140-142页 |
7.1.3 实车历史工况验证 | 第142-143页 |
7.2 硬件在环仿真测试 | 第143-148页 |
7.2.1 硬件在环仿真平台 | 第143-144页 |
7.2.2 燃油经济性验证 | 第144-145页 |
7.2.3 动态协调策略验证 | 第145-148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148-150页 |
第8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150-152页 |
8.1 全文总结 | 第150-151页 |
8.2 研究展望 | 第151-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60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160-162页 |
致谢 | 第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