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史学理论论文--史学史论文

越南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绪论第12-23页
    一、选题缘由与学术意义第12-14页
    二、文献综述第14-21页
    三、研究方法第21页
    四、研究范围、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第21-22页
    五、创新与特色第22-23页
第一章 关于史学理论的问题第23-35页
    第一节 史学理论对历史科学发展的作用第23-24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前的史学理论第24-27页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方法论基础第27-31页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任务和作用第31-35页
第二章 越南史学与越南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第35-60页
    第一节 越南独立封建时期的史学特点第35-37页
    第二节 法国殖民侵略和统治越南时期的史学第37-42页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传入越南的过程第42-54页
        一、马克思主义史学在越南的形成第42-47页
        二、马克思主义史学对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历史研究工作的影响第47-48页
        三、越南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特点第48-54页
    第四节 胡志明史学方法论及其史识第54-60页
        一、通过社会认识确定历史研究对象第54-55页
        二、从历史科学的角度提出认识原则第55-56页
        三、从过去吸取经验并预测未来的发展第56-58页
        四、关于研究中阶级观点和历史观点之间的关系的处理第58-60页
第三章 越南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过程第60-85页
    第一节 1945年至1954年的越南马克思主义史学第60-65页
    第二节 1954年-1975年的越南马克思主义史学第65-77页
        一、越南北方的史学第65-74页
        二、越南南方的史学(1954年-1975年)第74-77页
    第三节 1975年至今越南马克思主义史学第77-85页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对越南革命的作用第85-164页
    第一节 越南马克思主义史学与1945年八月革命胜利第85-98页
        一、越南马克思主义史学宣传和肯定越南无产革命之路的准确性第85-88页
        二、与落伍史学观点和反动观点斗争,保护真实历史,宣传爱国精神第88-94页
        三、总结1945年八月革命的胜利经验,并作为革命道路计划的前提第94-98页
    第二节 越南马克思主义史学粉碎法国殖民者重回侵略的作用第98-117页
        一、为新政权的教育而组织改正、编辑历史教材第98-100页
        二、宣传正义和肯定抵抗法国殖民侵略的正确道路第100-105页
        三、开展对越南民族历史研究,建立对民族历史的共同认识第105-107页
        四、总结抗战吸取经验教训第107-117页
    第三节 抗美救国、解放南部、统一国家中的越南马克思主义史学第117-149页
        一、坚定党、人民和军人解放南部并统一国家的决心第117-121页
        二、宣传并肯定抗美救国战争的正义性第121-124页
        三、为规划革命道路做出贡献第124-127页
        四、系统、深入地研究越南民族发展历史,斗争、批判南部错误、反动观点第127-133页
        五、总结并吸取经验第133-149页
    第四节 探寻国家改革之路第149-164页
        一、强力推动历史研究工作,培养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第151-155页
        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有助于寻求国家改革的方向和道路第155-164页
第五章 开放与汇入: 越南马克思主义史学新发展第164-203页
    第一节 总结并提出历史研究工作的方向和改革的原则第165-173页
    第二节 目前越南史学的状况第173-184页
        一、越南史学在开放与汇入过程中的成就第173-178页
        二、目前越南史学的一些局限第178-179页
        三、当代越南史学存在的问题第179-184页
    第三节 保护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斗争运动第184-203页
        一、研究和发展唯物史观,促进越南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第185-191页
        二、核实非马克思主义观点以及斗争方法第191-199页
        三、史学在国际融入时期的事业发展第199-203页
结论第203-209页
参考文献第209-237页
附录第237-244页
后记第244页

论文共2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代天津府聚落地理研究
下一篇:创意三维树木建模与动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