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8-44页 |
第一节 选题缘起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 第19-31页 |
一、天津城市历史地理相关研究 | 第20-29页 |
二、天津历史上所辖区县及区域整体相关聚落地理研究 | 第29-31页 |
第三节 相关问题的说明 | 第31-44页 |
一、区域与时间段的选择 | 第31-33页 |
二、资料的运用与研究方法 | 第33-44页 |
第一章 清代天津府的形成 | 第44-67页 |
第一节 天津府的形成过程 | 第44-58页 |
一、天津三卫的裁并 | 第44-45页 |
二、天津卫改为散州 | 第45-47页 |
三、天津升直隶州 | 第47-51页 |
四、天津直隶州升府 | 第51-58页 |
第二节 天津府的政区范围及其属县的设置 | 第58-60页 |
第三节 清代天津设府的原因分析 | 第60-67页 |
第二章 天津府的城市聚落 | 第67-102页 |
第一节 城市的数量与分布 | 第67-69页 |
第二节 城市的地理特点 | 第69-77页 |
一、城市的选址 | 第69-73页 |
二、城市的形态 | 第73-77页 |
第三节 天津与沧州城市发展比较 | 第77-102页 |
一、开埠前天津与沧州城市发展的比较 | 第80-97页 |
二、开埠后天津与沧州城市发展的比较 | 第97-102页 |
第三章 天津府的镇 | 第102-126页 |
第一节 乾隆时期天津府辖镇的数量与分布 | 第102-112页 |
一、镇的数量 | 第102-109页 |
二、空间分布 | 第109-112页 |
第二节 清末天津府辖镇的数量与分布 | 第112-120页 |
一、镇的数量 | 第112-117页 |
二、空间分布 | 第117-120页 |
第三节 “镇”兴起的动力——以杨柳青镇与新农镇为例 | 第120-126页 |
一、杨柳青镇起源与发展 | 第121-123页 |
二、新农镇的起源与发展 | 第123-124页 |
三、“镇”兴起的动力探析 | 第124-126页 |
第四章 天津府的村落 | 第126-201页 |
第一节 天津县的村落数量与空间分布 | 第126-135页 |
一、乾隆四年天津县村落数量与分布 | 第126-128页 |
二、道光二十六年天津县村落数量与分布 | 第128-131页 |
三、光绪二十五年天津县村落数量与分布 | 第131-133页 |
四、天津县村落变化 | 第133-135页 |
第二节 静海县的村落数量与空间分布 | 第135-145页 |
一、乾隆四年静海县村落数量与分布 | 第135-138页 |
二、同治十二年静海县村落数量与分布 | 第138-141页 |
三、光绪二十五年静海县村落数量与分布 | 第141-144页 |
四、静海县村落变化 | 第144-145页 |
第三节 青县的村落数量与空间分布 | 第145-156页 |
一、乾隆四年青县村落数量与分布 | 第145-148页 |
二、嘉庆八年青县村落数量与分布 | 第148-152页 |
三、光绪二十五年青县村落数量与分布 | 第152-155页 |
四、青县村落变化 | 第155-156页 |
第四节 沧州的村落数量与空间分布 | 第156-167页 |
一、乾隆四年沧州村落数量与分布 | 第156-160页 |
二、乾隆八年沧州村落数量与分布 | 第160-163页 |
三、光绪二十五年沧州村落数量与分布 | 第163-166页 |
四、沧州村落变化 | 第166-167页 |
第五节 南皮县的村落数量与空间分布 | 第167-174页 |
一、乾隆四年沧州村落数量与分布 | 第167-170页 |
二、光绪二十五年南皮县村落数量与分布 | 第170-173页 |
三、南皮县村落变化 | 第173-174页 |
第六节 盐山县的村落数量与空间分布 | 第174-187页 |
一、乾隆四年盐山县村落数量与分布 | 第175-177页 |
二、同治七年盐山县村落数量与分布 | 第177-182页 |
三、光绪二十五年盐山县村落数量与分布 | 第182-186页 |
四、盐山县村落变化 | 第186-187页 |
第七节 庆云县的村落数量与空间分布 | 第187-196页 |
一、乾隆四年庆云县村落数量与分布 | 第187-190页 |
二、嘉庆十四年庆云县村落数量与分布 | 第190-193页 |
三、光绪二十五年庆云县村落数量与分布 | 第193-195页 |
四、庆云县村落变化 | 第195-196页 |
第八节 天津府村落数量与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及原因 | 第196-201页 |
一、村落数量变化规律及原因探析 | 第197-199页 |
二、村落空间变化规律及原因探析 | 第199-201页 |
第五章 天津府所辖村落的地名学分析 | 第201-217页 |
第一节 村落名称的构成、分类及稳定性 | 第201-210页 |
一、村落名称的构成 | 第201-203页 |
二、村落名称的分类 | 第203-210页 |
三、村落名称的稳定性及其变化 | 第210页 |
第二节 村落名称中的历史地理信息 | 第210-217页 |
一、从村名中的地理信息看区域地理环境及村落选址 | 第210-213页 |
二、从村名看村落的起源与发展 | 第213-217页 |
第六章 天津府的聚落体系与城市化 | 第217-232页 |
第一节 天津府的聚落体系及其发展 | 第217-219页 |
第二节 天津县的聚落类型与中国传统时期的城市化 | 第219-232页 |
一、天津县的聚落数量及空间分布 | 第219-224页 |
二、天津县所辖聚落的人口规模及区域分布 | 第224-226页 |
三、天津县所辖聚落的人口职业构成 | 第226-228页 |
四、天津县的聚落类型分析 | 第228-232页 |
结语 | 第232-236页 |
参考文献 | 第236-249页 |
附录 | 第249-398页 |
附录1 清代直隶省各府州县等级情况汇总表 | 第249-252页 |
附录2 《乾隆府厅州县图志》载乾隆时期天津府辖州县内镇的情况统计表 | 第252-253页 |
附录3 《大清一统志》载乾隆时期天津府辖州县内镇的情况统计表 | 第253-254页 |
附录4 乾隆时期直隶省辖州县内市镇数量统计表 | 第254-258页 |
附录5 乾隆时期直隶省辖州县内镇的情况汇总表 | 第258-267页 |
附录6 光绪时期天津府辖州县内镇的情况汇总表 | 第267-269页 |
附录7 清末直隶省辖州县内镇的情况汇总表 | 第269-277页 |
附录8 乾隆四年天津县村落汇总表 | 第277-284页 |
附录9 道光二十六年天津县村落汇总表 | 第284-286页 |
附录10 光绪二十五年天津县村落汇总表 | 第286-294页 |
附录11 光绪二十五年静海县村落汇总表 | 第294-304页 |
附录12 光绪二十五年青县村落汇总表 | 第304-314页 |
附录13 乾隆八年沧州村落情况统计表 | 第314-317页 |
附录14 光绪二十五年沧州村落汇总表 | 第317-330页 |
附录15 光绪二十五年南皮县村落汇总表 | 第330-339页 |
附录16 光绪二十五年盐山县村落汇总表 | 第339-353页 |
附录17 光绪二十五年庆云县村落汇总表 | 第353-362页 |
附录18 天津府村落名称尾字用字统计详表 | 第362-377页 |
附录19 天津府以“庄”为通名村落名称的专名信息类型统计详表 | 第377-385页 |
附录20 天津府村落名称变化统计表 | 第385-394页 |
附录21 天津府村落名称地理环境相关用字统计详表 | 第394-398页 |
致谢 | 第398-3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