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优势复原模式下小组工作介入精神疾病患者康复服务研究--以武汉YF医院精神疾病患者自我认知小组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缘起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5页
        1.2.1 对精神疾病患者存在问题的研究第12-13页
        1.2.2 对解决精神疾病患者问题的措施研究第13-15页
        1.2.3 文献述评第15页
    1.3 相关概念界定第15-16页
        1.3.1 住院康复期精神疾病患者第15-16页
        1.3.2 自我认知第16页
    1.4 理论基础第16-17页
        1.4.1 优势复原模式第16-17页
    1.5 研究设计第17-20页
        1.5.1 研究思路第17-18页
        1.5.2 研究方法第18-20页
2. 优势复原模式下社会工作介入过程第20-45页
    2.1 精神疾病患者自我认知需求调查第20-22页
        2.1.1 调查对象第20页
        2.1.2 调查结果第20-22页
    2.2 小组活动的目标及策略第22页
        2.2.1 小组活动的目标第22页
        2.2.2 小组活动的策略第22页
    2.3 小组介入过程第22-35页
        2.3.1 第一节:小组初识期第22-25页
        2.3.2 第二节:小组了解期第25-28页
        2.3.3 第三节:小组熟悉期第28-30页
        2.3.4 第四节:小组成熟期第30-33页
        2.3.5 第五节:小组分别期第33-35页
    2.4 介入结果及分析第35-45页
        2.4.1 实验组和参照组前测对比第35-36页
        2.4.2 实验组前测后测对比第36-42页
        2.4.3 参照组前测后测对比第42-43页
        2.4.4 实验组和参照组后测对比第43-45页
3. 优势复原模式应用于小组的讨论与反思第45-50页
    3.1 对优势复原模式内容的讨论第45-46页
        3.1.1 重视“优势”,而非“问题”第45页
        3.1.2 致力于“回归”,而非“塑造”第45-46页
        3.1.3 用“推己及人”的方式让精神疾病患者被社会接纳第46页
    3.2 优势复原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第46-47页
        3.2.1 优势复原模式适应中国的“关系社会”第46-47页
        3.2.2 优势复原模式迎合“中国心理”第47页
    3.3 优势复原模式应用的现实困境第47-48页
        3.3.1 定性测量效果难以得到完全认可第48页
        3.3.2 运用面较狭窄第48页
    3.4 优势复原模式应用的对策建议第48-50页
        3.4.1 优势复原模式+定量方式第49页
        3.4.2 立足精细,钻研深度第49-50页
4. 总结与启示第50-52页
    4.1 总结第50-51页
    4.2 启示第51-52页
        4.2.1 制定长远计划第51页
        4.2.2 立足实际做研究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附录第54-57页
    附录1第54-55页
    附录2第55-56页
    附录3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休闲观及其对大学生休闲生活的启示
下一篇:城市职业乞丐的形成--基于生命历程视角的研究